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放逐到塔希提岛的高更画下了这幅自画像,成为他“塔希提系列”中一连串的鲜艳忧伤中的一种。他在画里斜着眼歪着鼻子耷拉着胡子向外看着。这是一张又鄙夷又眷恋的脸。一只青苹果和一只红苹果垂到他的额头,几只硬邦邦的黄色花朵开成他的衣领和前襟。他在回望他无法返回的文明社会。勇敢者不一定是自觉者。他的本性强于他的理性,等他往前冲够了,停住一看,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成了先锋。我不是在评价高更,我说的是戏笔画出的那个凄伤的、不情愿的男人。高更曾说:“我是双重存在的,我是野蛮人,也是小孩……我的画虽然不蓄意使人震惊,让人张皇失…  相似文献   

2.
走进赵丽宏先生为我们打开的“那扇门”,我们会读到这样一句话:“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课文里所说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具体指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3.
“哇!”一个女孩子哭了起来,我连忙问怎么回事。“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打了我一拳。”女孩哭着告诉我。“我爸说了,‘谁打你,你就打谁’,她碰我,我就打她。”打人的男孩振振有词。“你爸爸真是这样说的?”我又问。“就是!”回答得是那么肯定。 离园时,我问这位家长是否有这回事,他说“是的”,他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将来孩子长大了才能立足社会”。他的想法既令我震惊,又令我深思。震惊的是,他的孩子在班上早已是无组织无纪律,总是惹事生非的了,做父亲的还这样教育他!令我深思的是,近年来,用  相似文献   

4.
董伟 《青年教师》2004,(10):50-50
“当我发现身边已经有人在吸毒贩毒时,我感到震惊。他们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更是对法律和他人健康的漠视:”来自安徽宿州的李先生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这样写道面对我国74万人吸毒的现实,像他一样感到震惊的人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赵娜 《青年教师》2010,(2):27-27
“不,我是一棵自生自灭的狗尾巴草。”这是我班一个异常调皮、任性的孩子对我说的一句话,这让我无比震惊。 后来我了解到他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又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而他只好与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他成功的表演和唱腔是和他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中的两个“和”一样吗?这句话中有两个“和”字,但这两个“和”的词性不一样,前面一个“和”字是连词,后面一个“和”字是介词。怎么区分呢?一、连词“和”连接的两个部分地位平等.前臂调换次序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两个部分,不能调换次序。如若调换,其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如:(1)我和他都是北京人。(2)我和他打电话。例(1)可以说成“他和我都是北京人”,“他”、“我”的位置虽已调换,但句子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7.
大概在十年前,我接待过英国女作家莱辛,她的一句话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使我产生共鸣。她说,在英国,有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这些“野蛮人”,懂得最先进的科技知识,能操纵最复杂的机器,却缺乏情感,缺乏情趣,缺乏宽容博爱的精神。造成他们“野蛮”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读文学作品。这样的话出自一位文学家之口,也许有人会认为失之偏颇,但她确实是指出了一个在现代社会具有的普遍性的现象。我想,中国的年轻一代学子决无理由成为这样的“野蛮人”。我相信,读书的时代,永  相似文献   

8.
门锁事件     
眼前的一幕让我很震惊:全班学生都站在走廊上,望着班级紧闭的门议论纷纷。“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不进教室?”“门锁被胶水堵死了,打不开。”负责开门的王荻马上回答。“班长呢?班长哪去了?”我不由得有些恼火。“他去找你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知道啊。从食堂吃饭回来就发现门锁被堵上了。”……  相似文献   

9.
自从 28岁的西奥多·德莱塞突然于 1899年秋天,在半页发黄的抄写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几个字,开始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他便开始成为一个如同沃尔特·惠特曼一样的“从下层社会走进美国文学界的野蛮人”。人们常对德莱塞说,他不是一个“文笔精炼”的作家,“他甚至不会用正确的英语进行写作……写作极度兴奋时常常遗漏掉介词、冠词以及代词……”他不是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甚至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他本身的性格无疑是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性格的原形。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出场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她们都是…  相似文献   

10.
说到“自我”必然涉及到“我”。“自我”即人本身 ,“我”即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的自身这两部分组成的。明确“自我”与“我”的含义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理解“自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性。人的行为是有两元性的 ,即由“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这两部分组成。倘若我们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每一个社会 ,每一种文化 ,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准则 ,教师该做什么 ?学生要怎样做 ?家…  相似文献   

11.
曹冉 《中学生博览》2022,(30):68-69
<正>心理课上开展活动,全班同学都饶有兴致地沉浸其中,只有他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这个特别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男孩有些拘谨,没有任何回应。旁边的同学告诉我:“老师,他一直这样,您不用在意。”“一直这样!”我有些震惊。下课后,我找到心理委员询问情况。  相似文献   

12.
A君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由于他管理得当,公司效益良好,因此他很受人们的尊敬。“叮——”闹钟一如既往地响了。“这该死的闹钟。”A君抱怨着,极不情愿地睁开眼,想要关掉闹钟。可是,A君一下子呆住了,震惊了:“这是我的手吗?”他睁大眼睛,仔细打量着面前这只陌生的手。  相似文献   

13.
初看这篇文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人物,因为他在面对日本人的侮辱时敢于还击,敢于展现千百年来国人都引以为傲但关键时刻却不知丢在哪儿的骨气。但再看这篇文章时,我的思想就发生了些变化,这变化,不是湖面上轻轻的波纹,而是像千古石碑上的那些凿痕,是深刻的思想,沉重的议论。“我”无疑是正面形象,他在敌伪时期,在身边都是“狗”的时刻表现的像个“人”,但也仅如此而已。至少我要是他,我也会做出与他同样的“壮举”,而且坚决而毫不犹豫,我也是条硬铮铮的汉子罢!言归正传,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那小胡子军官对“我”说:“你做了最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在教室外的通道上,面对儿子对自己的大声辱骂,小波的家长茫然失措,既难堪又抱歉:“这都是溺爱惹的祸,让您见笑了……”我错愕之后是震惊,既而是深深的遗憾和沉重的思考,猛然想到数学老师老方的一席调侃:“小波对你这个班主任无话不说,无令不从,而对他父亲一见就来火,不知道小波是你的儿子还是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话     
让我们重温巴金关于生命和爱的箴言。他说:“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他说:“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他说:“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他说:“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晚年写道,“我的脚不能…  相似文献   

16.
把自己唤醒     
有一次,给同事代课。课间,与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位学生闲聊,他的话让我很是震惊。“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讲台旁边呢?能告诉我原因吗?”“一、我成绩不好;二、我上课经常讲话;三、我与同学们相处得不太好……”这个浓眉大眼的男生未及细想,便随口说出了几个理由。我着实一愣,为他的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这是摘自刘墉先生《平凡》中的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这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觉得它寓意深刻。就拿我们所熟悉的雷锋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平凡”与“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雷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不敢过桥,…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有一个学生以书信形式向我倾诉了他内心的苦水:“老师,您每次找我谈话,都搬出班中最优秀的××同学,要我向他学习。我每次都按您的话去做,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暗地里模仿他的一言一行,他干什么,我便跟着干什么。但我好失望,如今我还是与他存在天壤之别。我不知为什么这样笨,辜负了您的希望,我真的不想在班上混下去了……”这事令我大为震惊:我苦口婆心的教育,竟使这名  相似文献   

19.
男孩和妹妹相依为命,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妹妹不幸染上重病需要输血。起先,男孩有些犹豫,因为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为了救妹妹,他果断地点了点头。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看着他那天真的样子,充满爱心地告诉他“:你还能活一百年!”男孩激动不已,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非常感动吧。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风雨中,父母…  相似文献   

20.
动脑的结果     
佛瑞迪只有16岁。在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您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还有,请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毕竟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栏上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