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校级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却大相径庭: A老师: 出示秋游情境:把1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如何使两个人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后,教师讲解: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那么1个学生分得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提问: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学生,其中1个学生分得的月饼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接着提问:3个学生分得的块数占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同桌交流后汇报)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片断一:分饼导入师:中秋节同学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的学问可大呢。老师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老师有4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师:老师有这样的2个月饼,平均…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校级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却大相径庭:A老师:出示秋游情境:把1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如何使两个人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后,教师讲解: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  相似文献   

4.
正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相似文献   

7.
幽默两则     
月饼高二时的中秋节,蓝的传呼机在上课时候突然响了起来,结果被老师收缴。下午,老师叫蓝去办公室把他狠批了一顿,还让他写了一份2000字的检查。好不容易训完了,老师就用手指了一下办公桌,说:“拿回去吧。”当时蓝被训得晕晕乎乎的,抬头一看桌子上面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其实那是学校发给老师的福利),心中大为感激,全然忘记了自己的bp机,一把抓起月饼就跑……老师慢慢地走出来,呆呆地哎——了一声……  相似文献   

8.
【片断】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你能剪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片对折,再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法?……(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能把12表示的意思再来说一说。生3:把…  相似文献   

9.
范雪丽 《辅导员》2013,(20):46-46
<正>去超市购物,突然发现新上架的月饼,才意识到又一个中秋来临了。我的目光停留在月饼上,尘封在记忆中的一件往事却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天是个阴天,让人有点压抑。上午第一节英语课是初二某班,这个班课堂纪律不好,考试成绩总是年级倒数,是个公认的差班。尽管新学期开学已经三个多星期,教该班也近一个月,但我却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有一段看不见的距离,这距离不远,但却把老师和学生生生地分在两个世界,互相两茫茫。  相似文献   

10.
去超市购物,突然发现新上架的月饼,才意识到又一个中秋来临了。我的目光停留在月饼上,尘封在记忆中的一件往事却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天是个阴天,让人有点压抑。上午第一节英语课是初二某班,这个班课堂纪律不好,考试成绩总是年级倒数,是个公认的差班。尽管新学期开学已经三个多星期,教该班也近一个月,但我却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有一段看不见的距离,这距离不远,但却把老师和学生生生地分在两个世界,互相两茫茫。  相似文献   

11.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齐悦 《现代教学》2014,(9):51-51
小小的月饼在课上激起“干层浪”,有的学生认为月饼好吃,喜欢吃;有的学生认为月饼不好吃,反而喜欢月饼的包装盒。对此,施老师因势利导,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现代德育课堂之中,让学生了解月饼背后的故事,探究中秋节和月饼的由来与传说、各民族庆祝中秋节的方式,由此学生已经从一块小小的月饼中感悟到了中秋节悠久的历史文化,课堂上的小插曲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于俊丽 《教学随笔》2007,(11):26-26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纸折出,并涂上颜色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记得那是中秋节的第二天,晚上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彭老师把蒋浩巍送给他的月饼给了刘新彦,说是让他分给大家吃。彭老师说,这叫“有福同享”。这下可了不得了,彭老师一走出教室,班上顿时沸腾起来。一声吆喝,男同学、女同学一齐拥向刘新彦。你抓抓刘新彦的肩膀,他拉拉刘新彦的胳膊……只是片刻工夫,刘新彦便被大家包围得水泄不通。你想,刘新彦瘦弱矮小的身躯哪能架得住大伙儿如此“众星拱月”。于是,月饼便飞了出去。大个子范超超眼急手快,眼看着月饼脱了手,便“腾”地一下,硬是跃了起来,顺手这么一抓。你猜怎么着?嘿,还真的让他抓住了。只是跳…  相似文献   

15.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内容,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个?"这样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然而当把单位"1"变成"3个月饼"时,再问同样的问题,学生就难以理解了。这方面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不少老师觉得自己讲解清楚了,可是孩子并没有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具体进行教学设计,培合个人教学体会,探讨行之有效课堂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学家、世界中世纪史资深专家朱寰老师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长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在朱寰老师八十华诞(朱寰老师1926年1月生于辽宁瓦房店)和执教五十五周年之际,作为学生和晚辈的我想梳理一下我最敬佩朱寰老师的几个地方。一第一个就是最敬佩他主编世界中世纪史的教材。世界中世纪史头绪多,历时久,纷繁复杂,要编好一部历史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殊非易事。我读历史本科时(我是1978级的)就学的朱寰老师主编的教…  相似文献   

17.
史小书数数     
史小书长着一头漂亮的卷发。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当然,要把头发一根根数清是很难的。问题是,他压根儿就不会数数。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玩去了。郝老师把史小书喊住。“史小书,”她说,“你先别去玩,我们练一练数数。”“老师,我已经会数数了,”史小书说,“还是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上《锄禾》一课时,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一个学生说:“我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爷爷常常表扬我。”老师说他做得好,并要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  相似文献   

19.
“叮铃铃,叮铃铃……”下午第一堂课的上课铃终于响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今天.杨老师要教我们制作月饼。杨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两位家长做嘉宾,协助制作月饼。杨老师开始示范做月饼了。只见她动作娴熟地将月饼馅儿搓成一个小圆球,放置一边;接着,把月饼皮料放在手心,两手挤压成扁圆的薄片,再把馅儿放在皮儿的中间,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块月饼和3个盘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生:把9块月饼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师:你是怎样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