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各地的群体性事件一直上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王二平博士引述官方数据说,群体性事件从1995年的超过l万起,持续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6万起,2007年已超过8万起.[1]不管主观动机如何,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对抗性和社会危害性,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否进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如果从中国2003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现实来看,似乎如此.据中国公安部颁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发生群体性事件7万起,到2007年群体性事件已达8万起,2009年则超过十万起.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肇始,中国连续几年来突发事件频起(包括群体性事件),大多涉及公众利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些事件甚至酿成较大社会冲突,影响波及海外.  相似文献   

3.
侯卫谦 《新闻世界》2012,(6):238-239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行为动机的盲目性、公众情绪的多变性,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然而,1993年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数量为0.87万件,2005年上升到8.7万件,2006年则超过9万件,其后数量保持上升势头。因此,找出形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成为社会尤其是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本文主要对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公众心理动机及公众心理参与特点和表现,并进一步给出引导和规范群体心理的具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案。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群体性事件由1990年代的年发数千起上升至如今的年发数万起,维持稳定的社会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一、新媒体渐渐成为危机事件传播的主角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①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到一个各种危机频发的时期.数据表明,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从1993年的8709起增加到2006年的9万起,2007年、2008年包括2009年都超过了9万起.②给政府执政能力和方式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王莉 《新闻爱好者》2011,(11):33-34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2002年至2004年均保持在4万宗以上,2005年上升至5.7万宗,总体数量相当于12年前的10倍,每年以9%~10%的速度递增。①2005年后,该类事件的发生频度与广度呈扩大之势。国家行政学院专家任竹立认为,未来十年群体性事件将是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也是对地方  相似文献   

7.
据CNNIC^①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伏况统计报告》^②(以下简称《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拥有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约3370万,中国互联网接入国际网络的带宽由1997年的25.4兆,增加到2002年的7597.5兆。另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透露^③:2005年前后,中国的网民数量有望达到2亿。  相似文献   

8.
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最近发布的《2005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中文网页总数猛增,CN域名注册量升至全球第六。报告显示,截止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总数约260万个,同比增长40%。其中,CN域名数量约110万个,同比增长154%,成为亚洲最大  相似文献   

9.
刘芝铭 《大观周刊》2012,(41):94-96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期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相对集中爆发的阶段.社会稳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中国的农民负担重,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压榨和利益诉、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农村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增加,冲突更加剧烈,形势更加复杂,处置难度不断增大,给农村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各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造成的后果各幂相同.但是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群体性事件最终都指向了基层政府,从侧面反映出基层政府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不足。因此.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从各个方面提高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在现阶段互联网新技术革命时期出现的独特社会现象.网络在中国所显现的政治功能越发明显.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尤其是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网民数量激增,网民参与热情高涨,所以研究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深刻的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中也发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目前被广为认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如"陕西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杀人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2~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从立项数量、立项类别、立项学科、立项单位和地区、所属系统、课题负责人职称等六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对研究主题分析后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综合层面、网络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法学相关研究等五个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今后群体性事件将向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加大多学科交叉研究力度,推动群体性事件研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增多,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6年,仅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增加到了90000起;2007年、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建成"农家书屋"约2万个,到2008年底,"农家书屋"的数量将增加到5万个左右[1].  相似文献   

15.
孙茂庆 《传媒》2016,(15):49-50
根据Curiosity China发布的《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个月的活跃用户数量为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其用户群数量十分庞大。微信的私密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为群体性事件传播创造了条件。微信与其他媒介渠道相比,在群体性事件传播中具有特殊性,微信用户群体行为具有实名性的特征,用户的微信好友来自于手机通讯录、QQ好友,增强了群体成员间的信任度,使得利用微信平台传播群体性事件更具号召力,增加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力。而微信传播中以好友间互转、群里互传、朋友圈分享和公众号推送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复杂性和隐秘性,这为群体性事件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渠道。同时,微信平台的群体性事件传播过程中,因为具有社会动员性强、时空演化进程快等特点,使得群体性事件传播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控制和把握。这给政府管理部门治理群体性事件增加了难度,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尽快找出有效治理办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微信传播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2009年第1期<瞭望>刊文预测"2009年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合法化、制度化的表达渠道,或是一种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一些地方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活跃,我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的深层问题日益显现.这类群体性事件对我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政府形象等多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2009年据公安部所做统计,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当中,劳工的群体事件占到全国当地群体性事件总数的46.9%,将近一半,劳资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比率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排在第一位.①中国社科院群体性事件研究专家单光鼐指出,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是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当下中国社会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否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由于新媒介环境的出现,群体性事件升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这一媒介环境背景成为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成因以及应对策略的基本点。笔者通过概念梳理、特征及成因分析,最终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玥 《青年记者》2012,(20):83-84
微博群体性事件作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和"免费午餐"等公益活动进入公众的视野.2011年秋冬之交,以北京为代表的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10月30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首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截至11月2日,新浪微博上发起的"求雾散求阳光"话题,吸引了96.8万条微博参与.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当前,中国出版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具体表现在: (一)图书出口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出口数量超进口. 据统计,1999-2003年,我国图书出口由224万册增加到465万册,增长107%;同期进口由152万册增加到285万册,增长88%.无论从增加数量还是增长速度上看,出口都明显高于进口.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