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念、理想和现实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它们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信念、理想和现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信念是人对某一事物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心,相信某一事物或现象必定胜利:理想是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现实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事物运动的综合存在,它是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个别和一般、新东西和旧东西的矛盾统一体,今天的现实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为未来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人妇女观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和中世纪,希腊人具有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两种不同的传统,但后一种传统占了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希腊人妇女观衍变的追溯,对希腊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社会的妇女观是古希腊社会中的男子对妇女的主要看法。古希腊男人认为 :妇女不是孩子的生育者 ,女人是祸水 ,女人劣于男人 ,妇女应该恪守妇道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和中世纪,希腊人具有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两种不同的传统,但后一种传统占了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希腊人妇女观衍变的追溯,对希腊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5.
试论古希腊社会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社会的妇女观是古希腊社会中的男子对妇女的主要看法。古希腊男人认为:妇女不是孩子的生育者,女人是祸水,女人劣于男人,妇女应该恪守妇道。  相似文献   

6.
编者前言: 庄士超,上海市三中2002届毕业生,现为北京大学物理系一年级学生。何洁婷,上海市三中2002届毕业生,现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一年级学生(小语种保送)。庄士超说:“当理想没有实现的时候,它看起来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可当它实现了的时候,她就是最真切的现实。世界上其实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所以我愿意相信‘梦想成真’。”何洁婷说:“一个长大的孩子不能总是沉浸在梦里,他必须学会把这种梦想转变为一种更为高远的志向……我就是一个在现实中长大的中国孩子。”梦、理想与现实,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绕不开的话题。从梦想的甜美、理想的单纯,直到不得不做出现实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痛苦而甜蜜的人生。也许你会抱怨,为什么梦想总挂在那么高那么高的地方?也许你会沮丧,为什么长大就意味着要有的放矢、懂得取舍?借助庄士超、何洁婷的故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把梦想放在心里,总有一天,它会具备点石成金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在创立之初 ,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男女平等的宗教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从其宗教的博爱出发 ,冲破传统 ,“爱”及妇女 ,对男女信徒一视同仁 ,表现出了其对待妇女的平等观念。但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及内部教阶制的形成 ,它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 ,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也为了维护男性家长制的权威 ,它抛弃了创教时的平等与博爱的思想 ,对妇女进行了肆意践踏和侮辱 ,视女性为天敌。这种状况直到近代以后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的两种重要形式,信仰和情感是宗教的本质和核心;理性和逻辑则是哲学的骨干和生命。本文以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宗教传统和哲学世界观及其互动关系为背景,通过对基督教诞生以前的西方荷马时代、希腊古典时代和希腊化罗马时代各阶段神性观念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进而认为信仰和理性都是基于人的矛盾本性力图追寻本体的形而上冲动,共同表征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超越向度和终极追求,同为精神文化的核心意识中内在关联的两极。  相似文献   

9.
认为目前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生源质量不高、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强、学位论文缺乏特色、社会认可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思考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开展实用而有效的个性化教育,保证培养质量,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永新 《师道》2004,(2):18-19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想、现实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想在宏观上体现为完美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中观上体现为对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追求,在微观上体现为对个体个性及才能发展的追求。限于职业学校现实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原因,理想课程的开展还有相当差距。单靠完善目前的课程设置很难达到理想状态,需要从社会分工、教学安排、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2.
“至善”观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古希腊伦理思想中被划为两个不同的派别分开讨论。能动主义经历了从“至善即理念”到“至善即幸福”的演变历程;快乐主义经历了从“至善是肉体的快乐”到“至善是精神的快乐”的演变历程。前者的历程比后者的历程要长一些,要复杂一些。但就其总体来看,“至善”观的发展和进步是主流,不仅对古希腊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德治有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代从来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成长的烦恼也是一天天跟进,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他们要面对太多的竞争与压力,他们的烦恼越来越多,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大学生彷徨在美丽的“象牙塔”内不能自拔?作为大学生又该怎样正视这些问题,走出烦恼呢?作为老师又该付诸哪些行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再思考吧!  相似文献   

15.
就近入学作为减轻学生升学压力、减少上学路程、保证教育公平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之策,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实际、地域限制、家长意愿和择校等等都与理想状态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我们要根据当前现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公正公平、透明择校,教商结合、增办学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学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来自榆林市米脂县石沟乡石沟村,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理学系03级4班的学生。今天我心情很激动,也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美国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去年7月下旬,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和延安市教育局举办了一期青年创业夏令营活动,我有幸争取到了这次机会,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且认真学习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活动之后,老师要求每人把这次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自己的理想结合起来写一份商业计划书。由于我的家庭比较贫困,所以我经常利用假期参加社会活动。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挫折和磨难,经观察分析,发现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缺陷,也经过此次学习实践,大胆的整理出了一份具有实际意义的商业计划书。很荣幸,我的商业计划书被逐级筛选,最后通过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的一致通过,成为中国的一名获奖者。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在06年的4月25日举行了颁奖晚会,受基金会的邀请,我于4月20日抵达了美国。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我在美国的那段美好经历,希望大家能与我一起分享这段美好时光。中国距美国有10980公里,坐飞机直飞纽约约13个小时,终于下了飞机到达纽约机场。入关,关卡特别严,在仔细寻问后,才放卡出关。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华尔街宾馆,乘出租车一路上司机...  相似文献   

17.
·女人理想的一天·10∶00被温柔地吻醒,蒙眬中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爱你!“。10∶10在床上进早餐:咖啡、鲜果汁和精美的甜点。10∶30凝胶芳香浴。11∶00称体重,发现体重减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大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大学理想的发展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揭示。在大学理想的进化过程中,新的时代会赋予其新的内容,促进着大学理想不断地社会化,从简单和朴素发展到多维和复杂。今天的大学在功利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冲击下日益世俗化,迫切需要大学理想的回归,需要用大学理想中超越性的内涵,来拯救社会的良心同时也拯救大学自身。  相似文献   

19.
手表的售后服务一直是读者和消费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虽然之前也有人做过类似的选题,但大多都只涉及个案或其中的某个环节,对于整个手表的售后服务体系来说只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20.
读《归去来兮辞》,总能在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喜悦闲适的心情之下,听到另一个诗人的声音。所以,与其说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终于摆脱官场束缚之后的一种恬然自得的心情,不如说它真实地展现了我们生命中两个自我冲突对话的过程。这两个自我,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一个是现实的自我,一个是理想的自我,他们在文章中不断地冲突,此消彼长。最终,淳美的理想终于冲破了尘网丝丝缕缕的束缚,如一只小鸟自由地飞翔在广阔无垠的田园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