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一直以来以经济模式名扬天下。而掩盖在商名之下的是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精湛的百工技艺、新颖的文化创意。作为地方媒体,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温州:作为党报副刊。我们更深知,每一个版面其实就是这座城市的一扇文化窗口。从每周4个版的瓯越副刊到每周7个版的瓯越副刊加人文周刊,再到如今每周10个版的瓯越副刊加文化周刊,在如今好多报社削减专副刊的大潮中,温州日报的副刊版面反而越来越多,领域愈加拓展,内容愈加丰富,成为温州新闻界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黄莉 《新闻窗》2006,(5):59-60
2003年,毕节日报副刊部更名为文艺部,并对其辖下的版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由此,《毕节日报》副刊经过资源整合,从一个传统的纯文学副刊,逐步创建成了包含体育、文化、百科博物知识、纪实连载,以及纯文学副刊等多方面内容的“大文化”组合副刊。  相似文献   

3.
陈琳 《新闻窗》2008,(4):36-36
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贵阳日报的副刊版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目前每星期有7个版的副刊。作为一张有28年历史的贵阳日报,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是一张党报,一家报纸的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而报纸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4.
潘虹 《新闻实践》2014,(6):78-79
在网媒兴盛、文化娱乐新闻日益泛滥的时代,如何办好报纸副刊?在实践中,我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土文化,精耕细作,使得《文化周刊》成为温州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来自读者的一片叫好之声,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温州日报文化副刊多年来立足本土的办报理念的肯定,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新闻版面需要策划,副刊版面同样需要不定期地推出策划吸人读者的眼球。作为地市级晚报的《生活报·三江版》如何在人力有限、资源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策划出看点来,《生活报·三江版》的做法是用杂志式策划打造报纸文化副刊的杂志风格,用杂志风格引领读者阅读,从而提升读者对本报的忠诚度。一、集束式周期出版让文化副刊具有杂志性化的明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知识更新和信息传播极快的时代,报纸和新媒体的竞争、报业内部的竞争无可避免,而且还会日趋激烈。党报副刊如何克服困难、摆脱窘境、开拓新路,每张报纸都会有自己办报的方针、理念、定位,《洛阳日报》副刊在保持较高格调和品位的前提下.强化新闻性.彰显地方特色,注重多元化.不仅拓宽了读者面.更成为当地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新闻奖和第十届中国时事报道评奖中,西安日报国际副刊《国际纵横》分获得版面编辑二等奖,其中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是我省历届参评作品所获得的最高奖项。回顾《国际纵横》走过的历程,既有辛勤汗水换来的成功喜悦,更有在探索新闻规律的过程中留下的深深思索。 一、为读者打开一扇了望世界的窗口 1998年初,西安日报将原先时事版的《国际纵横》专栏扩为国际副刊专版。为什么要在已有时事版的情况下,还要推出一个专版的国际副刊呢?编辑部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是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报道、积极参与国际舆…  相似文献   

8.
“办好本地新闻吸引人,办好文化副刊留住人。”这是新疆哈密日报社结合广东、河南等地先进办报理念,对党报时政民生新闻和文化副刊相融合的《哈密日报·周末》提出的办报思路。笔者认为,这也是地州市党报副刊正在探索和追寻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彰显着报纸的品位,也代表着报纸追求的境界。更有研究者称"副刊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大足日报》创办于1984年,近30年来,报纸多次改版,但一直保留了副刊,且其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常年坚持了《龙水湖》(文学副刊)、《大观》(地域文化副刊)和《读书》三个副刊交替出刊,形成  相似文献   

10.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11.
《晋绥日报》副刊是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报纸,创作风格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晋绥日报》副刊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展示《晋绥日报》副刊对当时的时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月《海宁日报》复刊,每周出一个副刊,一个整版。我们给副刊取名“海宁潮”,是因为海宁处于钱塘江北岸,钱塘大潮在这里形成最美的“一线潮”。有了这么一个“本土化”的名字,毋庸置疑,这个副刊所反映的内容也应该是“本土化”的。提到本土化,我们马上想到海宁最有代表性的人文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在讨论专版设计方案时,我们认为,这三大文化是海宁的“独家”资源.且富有乡土色彩,应该成为《海宁日报》副刊的主要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夏俊俊 《新闻世界》2011,(7):284-285
本文以《郑州日报》的副刊《郑风》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对当今对报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15.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报纸副刊纷纷从报纸上消失。保存下来的副刊则悄悄地改弦更张——从主要刊发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变更为主要刊发生活随笔、杂文、寓言或不拘形式的一些短文甚至句子。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副刊进一步明晰差别,其中一些副刊的版名亦弃旧更新,如有的副刊启用了诸如《生活笔记》、《生活手记)、《城市笔记》、《白话人生》等版名。这些副刊强调:文章为“记录体”,保持非创作性,亦在反映大众生活的原味(非艺术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文副刊版是地方党报常见的一个特色版块,它的主要特点是可读性强,又富于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味。在采编实践中,人文副刊版主要是依托地方人文优势并通过对相关人文资源的主题化解读,来彰显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满足受众审美要求,提升受众文化品位。舟山日报人文副刊版,在本土化解读上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肖雪 《今传媒》2016,(11):72-73
本文分析了微博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体受众、尤其是报纸副刊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副刊造成的影响,以及报纸副刊在这种形式下转变观念、寻求突破的方法,并以《西安日报》近年来开设的多个副刊版面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部分变化方向,试图为传统党报副刊版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年初,温州日报副刊部受命创办《人文周刊》(后改名《文化周刊》,以下简称周刊)。之后,周刊自觉担负起了弘扬传承温州历史文化,推动温州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重任。副刊又称附刊,曾被认为是新闻纸的一个补充和附属品。但是,近6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新时期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副刊只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尝试文化报道的创新实践,副刊才能"不副",副刊才能"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