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设计是提高学习绩效的必要条件,学习分析是学习设计的基本前提。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有效联结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但当前少有研究关注学习设计如何指导学习分析,学习分析如何支持学习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的联结。本研究旨在探究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联结现状,挖掘两者联结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促进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有效联结的策略。当前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联结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学习设计和学习分析联结自身存在问题,教师对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联结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学界对学习复杂性的低估和对技术智能性的过度自信。基于此,本研究从增强教师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自身的研究和实践,以及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三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有效联结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是当前学界关注度高的两个话题,对于非正式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关系,目前学界缺乏专门研究,在仅有的零星论述中,存在观点不一、认识混乱的问题。为填补研究的空白,厘清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概念、起源、二者与技术的关系、二者与正式学习的关系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发现,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在四个维度方面存在或同或异甚至相距甚远的现象。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认为,泛在学习贯通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包含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共同组成的学习范畴中。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突破口。有效的学习方式有自主与民主的学习方式、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过程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接受与模仿的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变得更加多元。笔者将今天的学习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系统学习、碎片式学习、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零存整取式学习。校内学习以系统学习为主,网络学习则包含碎片式学习与零存整取式学习两种类型。碎片式学习又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种类型。例如,我们每天浏览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内容,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与知识,就是一种被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李偏 《现代教学》2014,(11):68-68
混合式学习是指人们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既重视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等作用,又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交互方式上,主张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与应用网络交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合作学习.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家庭成员、学习者与社会人士等诸方面之间的合作学习,因而合作学习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从学校教育的视角看,合作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运作形式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所以,人们常将合作学习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由此而来,小组的组建便成为合作学习的起点。作为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首先是学习的组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成人移动学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成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备受关注。对成人移动学习的时代背景、内涵发展与特点的研究表明,成人移动学习具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内容的清晰性等四大优势;成人移动学习的策略是个性化学习、对话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有机融合。在信息时代,移动学习对成人学习目标的充实与达成、学习方式的丰富与变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课堂的学习活动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其中,学习目标引领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又影响和决定了学习结果。而学习过程又可分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两大要素。在以上各个要素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即我们俗称的“学什么”与“怎么学”。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也应从整合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思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发生,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9.
用问卷方式对1758名高职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学习行为对英语有效学习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从数据分析角度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围绕学习行为设计问卷,对英语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建设性学习与破坏性学习,运用SPSS分析数据和模型构建,研究了学习行为与学习倦怠、同学影响、就业压力以及建设性学习与破坏性学习之间的关联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探讨“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的理念出发,从泛在学习与泛在计算、泛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与终身学习、泛在学习与后现代远程教育等五个角度深入分析泛在学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泛在学习的五种本质特征:情境性、真实性、自然性、社会性与整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