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新课改也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促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并爱上朗读,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探索朗读技巧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和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训练.导致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无所知,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许伟亨 《教师》2019,(4):47-48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抓住朗读这一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注意朗读姿势、指导朗读技巧、保证朗读时间、搭建展示平台等方面来分析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低年级。一年级是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的关键期。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基本上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拖腔带调、轻音不轻、停顿不当、音量不适、声音不美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该怎样进行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丰富想象力,增强语感。因此朗读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爱上朗读,习惯正确的朗读方式,这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本文主要探究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的几种问题,针对这几种问题,笔者提出了四种新式读法——示范读、情境读、想象读、竞争读。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并将之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语感发展水平,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相当及时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利于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利于领悟读写的技巧.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有效性朗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读,真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在不同学段,朗读的要求各有侧重: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重陶。"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其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慨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强化读的环节,熟中生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高自身朗读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充分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将为以后的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将现代多媒体手段与朗读教学结合,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将给学生以更直观的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增强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此,在感悟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步步深入朗读,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是从朗读人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如何能切实地提高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