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南阳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规划产生的背景,并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型农村的若干认识进行了明确,以期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搬迁补偿标准缺乏公平性、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注重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型农村社区真正成为祥和、便利、幸福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主体工程的建设.本文浅析了新型农村社区中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原因,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通过对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城乡各种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并使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新时期不断崛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聚落形态,本文在对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并进一步理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轨迹,同时设想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从而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实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农村体育的发展为研究内容,在剖析了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及相应对策,以期为河南省农村体育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上主要存在参与内容具有明显选择偏好、参与行为具有区隔性以及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不符等问题。通过建构利益驱动机制、认同驱动机制和制度驱动机制,帮助居民拓宽获取社会资本的渠道,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搭建社区参与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居民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8.
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全省城镇体系,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纳入全省城镇化战略,是河南城镇化道路的重大创新。这种以底层突破和内生驱动为主要特征,蕴含巨大发展能量的城镇化路径创新,对于拓宽人口转移渠道、提速河南城镇化进程,对于消除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阳市郝堂村是一个典型的豫南山村,在新型农村建设开始之前,她和大部分村庄一样破败落后,村民生活仅限温饱。自2009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改造开始,郝堂村运用新型农村建设模式——以民为本,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内置金融,重塑农村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得郝堂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进入新的转型阶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下改变传统村落开放式的院落集体居住为封闭的公寓式个体居住模式。虽然居民的居住空间格局和生活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伴随着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邻里间的交往互动相对减少,人际关系逐步出现陌生化、孤立化的趋势。以黑龙江省甘南县东方红乡立春村和查哈阳农场南苑小区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居住模式改变对新型农村社区邻里关系影响的具体表现及成因,为新型农村和谐社区的构建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型社区居民的幸福度,建构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使邻里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河南在先试先行中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为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提供资金来源;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四化"引领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乡市的社区建设在集约节约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现象。因此要在资金筹措、规划建设、拆旧复耕、产业支撑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集中管理、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环境的优化及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文章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政府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在具体实践上,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管理失衡的现象,应从制度设计、组织建设、监督调节、增进服务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优化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对社区建设进行优化管理,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其建设应该与农民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在符合要素流动规律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并以帕累托改进为原则。由于二元管理体制的历史性累积,农民集体权益没有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及规划体系违背要素流动规律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探索先建后拆机制、把规划权力上移至省级政府进行统筹等途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区变迁实质上是社区组织制度的变迁,并且在起步、发展、成熟这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角色的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应在建设的不同阶段,承担相应的角色。但是,就我国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三大主体角色存在着缺位、越位或角色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的内涵发展和推进过程,认识和分析三大主体角色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定位问题,构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动态运行机制,对推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在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诉求。厘清主体是谁,是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实践的先决条件。农民、家庭、社区组织等因其不同的职能,构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多元内部主体。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出路在于主体自觉的张扬,包括强化农村精英群体的道德引领功能,优化小渠道教育的道德塑造作用,提升社区组织的道德氛围营造功效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生产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造和完善,更要重视农民生产方式的变革。要通过发挥政府的纽带和带动作用,立足于社区产业发展和居民技能提升,多渠道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题,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治理与农民生活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这不仅关系到农民们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如何让广大农民能够安享晚年,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文明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农村老年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的现状,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提供服务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公平发展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借鉴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深入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研究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从而达到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市电大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省电大的统一指导下,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来,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