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汉字以形表义,甲骨文所呈现出的“兼义造字”,则是对这种造字原则的极致发挥。“且”以单个形体兼表“祖”与“俎”的本义“神主”与“属”.成为一对二的古今字,这是同步的形成过程。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来看,“且”以单个形体表示了含义丰富的概念.不仅反映了上古时期先民的思维特点,而且描绘了弥漫着礼教气息的生活图景,它是外部世界的映射,是先民高度的抽象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言语所表达的意义常常要受到语境的制约.例如: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人们普遍注重各类英语考试,词汇量无疑是考试获胜的法宝.但背记单词本身非常枯燥,学生很是吃力,尤其时英语基础普遍偏差的中专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众所周知,各门语言之间是相通的.如果以自己非常熟悉的汉字为基础学习英语单词,那么学生们就会对之感兴趣,并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4.
远古乃至殷商时代,徒步是人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由于路途险阻,野兽出没,人们往往须随身携带木棒等简单工具助行、防身,同时也需要携带囊橐以盛干粮;甲骨文字中大量出现以史、殳、|为偏旁的字就是其反映。徒步出行方式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巨大影响,从甲骨文中许多部落族长的名字从柬、兢、寇等字形,就能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语词分立说”的提出,对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理清了多年来在语言学中模糊的术语概念,有利于分别建立汉语“语”、“词”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建立了一门与《汉语词汇学》平行的新学科——《汉语语汇学》,使这门新学科走进高校课堂,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又能指导语词类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科技文体语词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到、读到、写到“一刹那”、“一瞬间”、“弹指一挥”、“一念”、“须臾”等表时间短促或消逝迅速的语词,尽管它们语义相同,但表时间的短促或消逝的速度在程度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了解这些差别,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它们;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就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各自所表示的时速和时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甲骨文"名动相因"例子重新作了释读。其例有八类:1.动物(鱼、豕、羊、鹿、鸢、犬);2.植物(黍、米);3.人身(目、口、疋、子);4.天象地理(雨、风、雪、川、水);5.建筑(臺、邑、墉);6.器具(鼎、簋、磬、戈、盾、胄);7.方位(东、西、南);8.其他(坎、肉)。从甲骨文的实例看,"名动相因"多数为名词用作动词,少数为动词用作名词。这种以名词充当动词谓语或动词短语的"名动相因"现象,有些可能是原始文字的孑遗。  相似文献   

9.
在学会了求不等式的解集后,还可以运用不等式的解集解题.下面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0.
“仔”缀是闽南方言的重要语缀。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闽南方言“仔”缀语词数量居多,漳州一带又属闽南之最。通过对漳州方言丰富多彩的“仔”缀语词组合与演变规律的探析,揭示近现代闽南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些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阳《归藏易》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殷商甲骨卜辞记载的内容,比如战争征伐方面、祭祀大典方面等可以推断出安阳不仅是<周易>的发源地,而且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献的考据,训释"洋"字,重点在训释其"海洋"之意,并拟探讨"洋"之"海洋"意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原因。且通过"洋"之"海洋"意出现的时间指出古籍注释中的两处瑕疵。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中与“人”有关的词构成了一个语义场,文中对这些词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这个语义场的五个类义场:士卒、臣僚、民众、方族、人牲鬼神,其下位词即所分析的词。甲骨文核心词“人”的外延应该是奴隶、战俘、自由劳动者、臣僚、平民及周边少数民族。上位词“人”在甲骨文里面可能是“民”。  相似文献   

15.
“于”、“以”是西周铜器铭文中使用最多的两个介词,“于”介引处所、时间、主动者、事情的用法是“以”所没有的,而“以”介引共事、原因的用法同样为“于”所不具备。“于”、“以”在句中的位置以及省略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尽管两者用法有少量重合之处,但总体说来,“于”和“以”的意义、功能在许多方面相互补足。这种相互补足十分鲜明而突出,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帝王的蘑大政治事件,从中可以洞见周代人的天命观。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对天命有着绝对的敬畏之心,同时周代天命观义注入了特有的忧忠精神,认为天命不可一味地相信。周人认为天命是以小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德”是上天选择人间代言人的标准,而“德”的核心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解释《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注家误注失注的疑难词语。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家认为,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单音词,只有少量合文形式的复合词。其实,商代已有不少复合词,甚至还有三个字组成的复合词。除此外,还有联绵词,这些都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甚"组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型世言》"甚"组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离骚》是用“楚语”书写的,其语法的独特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主语有着几种特殊的位置:1.中置;2.置于形容词或动词后:3.后置;4.置于次句而兼统首句。二、“之”字作连词“而”字用,后带形容词作补语。三、“其”字作连词“而”字用,多表因果关系。四、动词置于主语前。五、形容词置于句首。六、修饰词后置。它们或使文势矫健,或使修饰对象得到强调,或使描绘对象更显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