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栏目主持徐永平【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2.讨论指导。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  相似文献   

2.
汉代司马迁的古文名篇<报任安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分歧或错误.结合古代汉语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辨析和厘正文中5条词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自己生命遭受极端摧残之后写成的.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以及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对生与死的价值,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解释.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事件叙述得凄婉动人,激烈悲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艺理论家包世臣在其所著<艺舟双楫·复石赣州书>中谈到:对<报少卿书>的理解,"二千年无能通者".这说明理解这篇文章难度很大.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选用的<报任安书>注释比较详细,但错误较多,现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有人称之为“雄伟奇崛”的名文,人教社把它节选入高中第六册教材。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师生对课文的注释一起作了探究,今写出疑问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列文章和注释,宗成文后习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①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奏,《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②。 注:①摩:通“磨”。②思来者,意思是想让以后的人知道自己的志向。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 A.倜傥B.称 C.道 2.文中提到了7位古代圣 贤,他们都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7.
推贤进士:推荐贤能的人士。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也形容诚恳的样子。动而见尤:动辄被人指责。欲益反损:想做一些有益的事,结果反而受到损害。辇毂之下:辇,辇车;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辇毂为帝、后所乘的车,代指京师,辇毂之下即天子脚下。拾遗补阙:遗,遗漏;阙,缺失。原指帮助君王纠正过失补救疏漏,今指补录著述中资料、文辞的缺漏。  相似文献   

8.
在备课中,我发现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对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几处注释有失慎重,现列举如下,以示商榷。  相似文献   

9.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是我们现在仅见的除了<史记>以外的司马迁的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司马迁直抒胸臆披露心声的作品.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相似文献   

10.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11.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名作。在研究司马迁晚期思想方面,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未能就其写作年代作出确论。 《汉书》的作者班固和《昭明文选》的编者肖统等,都主张司马迁作《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是在任安从益州刺史任上因罪下狱之后。隋、唐、宋、元各代学者均未对比说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2.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写道,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乃一古文名篇,被《古文观止》及多家《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选入。其中"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一处的标点,向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词语搭配关系和惯用表达法入手,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一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优秀散文。但对文中的几个难句译释,往往出现歧义,影响对原文的理解,本文试图做一点难句释疑的工作,以就教于方家。 (一)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缺,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相似文献   

16.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出使巴蜀匆匆返归的郎中司马迁满面烟尘,拜倒在太史司马谈榻下。弥留之际的父亲执手洒泪留下遗言:“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这是千钧重托,也是时代的召唤。司马迁俯首涕泣立下誓言:“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承袭父职。五年后,司马迁始修国史。一场飞来横祸,差点断送了旷代奇才,夭折了…  相似文献   

17.
《报任安书》隐含了极其丰富的人生意蕴,它以悲壮淋漓的行文意气,表述了司马迁“扬名显身”的人生道路、“重于泰山”的生死决择、“发愤”作史的著书理论,集中体现了司马迁悲壮浓烈的人生构建,成为永世垂范的生命模式。  相似文献   

18.
<报任安书>(下称<报书>)是司马迁自述坎坷遭遇坦陈心路历程的一封信,在这封惊天地泣鬼神长达三千余言的长信中,司马迁抒写愤激心情,表达了种种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创新.课文节选部分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司马迁人生观的真实表露,具有极高的认知价值,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报任安书》对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的影响主要有:幽怨愤懑的思想内涵、内直外曲的写作态度、豪荡顿挫的行文艺术。司马迁对杨恽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由于杨恽个性较张扬,不拘俗套,且人格魅力不够,这是他不如外祖的地方,也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报任安书》修辞手法运用出色,值得认真分析、总结,其中婉曲、引用、排偶、比喻等代表了汉初修辞运用的最高水平,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报任安书》也反映了司马迁强调“情欲信,辞欲巧”和“综合”的修辞观,对汉语修辞学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