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转化和转导 转化是指从一个细菌品系(供体)分离和提纯DNA,作为转化因子,处理另一个细菌品系(受体),部分受体细菌吸收供体DNA,掺入基因组中,导致受体某些遗传性状定向转变的现象。如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DNA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现象在细菌中十分普遍,甚至在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介绍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但是没有涉及到转化的机制。转化是指用甲种细菌处理乙种细菌,使乙种细菌具有甲种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细菌转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生物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转化是怎样进行的呢?研究证明,细菌转化的机制包括吸附、吸收和DNA重组3个阶段。首先,供体菌的双链DNA被吸附在受体菌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4.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敏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5-55
格里菲斯细菌转化实验结论表明,肺炎双球菌中死的S型菌能使无荚膜R型菌转化为活的有荚膜S型菌,这是因为S型菌的遗传物质DNA进入到R型菌体内,从而使R型菌具有S型菌的性状。S型菌的DNA是如何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呢?  相似文献   

6.
1.利用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如下组合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哪一组产生的菌落不是光滑型的 A.R型菌的蛋白质 S型菌 B.R型菌的多糖 S型菌 C.S型菌的DNA十R型菌 D.S型菌的多糖 S型菌的蛋白质 R型菌 2.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得到下列结果:(A T)  相似文献   

7.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能杀死细菌,却为何“杀不死”DNA? 对S型细菌加热到一定程度(60℃~100℃),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而丧失生物活性,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部分DNA片断。但60℃-100℃高温只能使DNA的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而不会引起DNA分子的降解和一级结构的破坏。由于碱基互补作用,当温度逐渐降低后,分离的DNA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又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8.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是肺炎双球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实验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加热会使DNA变性吗?"我回答:"会,加热会破坏DNA中的氢键."我认为问题到此结束了,哪知学生接着问:"艾弗里通过实验确定了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并且证明了只有DNA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起转化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混合物、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细菌转化的是  相似文献   

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重要胞器。在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供体细胞和受体卵母细胞的线粒体DNA存在三种命运:.供体线粒体DNA消失,仅存在受体线粒体DNA;供体与受体线粒体DNA共存;受体线粒体DNA消失,被供体线粒体DNA取代。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在基因克隆技术中,转化、转导、转染和感染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四种技术,概念上容易混淆,在此作一详解. 1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一词来源于著名的细菌转化实验.1944后,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弗里从杀死的光滑型肺炎球菌(有荚膜)中提取DNA,将其与粗糙型肺肺火球菌(无荚膜)一起培养,结果发现部分粗造型肺炎球菌转变成光滑型.  相似文献   

14.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加热会使DNA变性吗?"我回答:"会,加热会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我认为问题到此结束了,哪知学生接着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既然如此,那么,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蔡华瑞[广东省廉江市廉江中学(524400)]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得到R型菌吗?2讨论任智安[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101 105)]如果要得到R型菌,肺炎双球菌的表面上必须要失去荚膜。理论上可行,基因重组时只要破坏荚膜相关基因导致基因失活即可。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3)]为什么S型菌的DNA能够让R型菌转化?因为S型  相似文献   

18.
质粒的发现可追溯到40年代.1946年美国遗传学家Lederberg和Tatum在研究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时,发现遗传物质的传递总是单向的,只能由供体菌向受体菌转移.这一特性后来确定是由F因子引起的.F因子又叫性因子,其遗传行为和特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染色体.因此,Lederberg等推测它是独立于染色体外的DNA分子,并提出质粒(Plasmid)这一概念,代表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单位.现已习惯用来泛指细菌、放线菌和酵母中染色体外的DNA分子.  相似文献   

19.
马斌 《生物学教学》2012,37(2):71-72
1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是杀死蛋白质还是DNA?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其实就是高温促使蛋白质变性,使其丧失毒性的过程,但其遗传物质DNA却依然具有活性,因此与R型细菌混合以后,可以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  相似文献   

20.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介绍了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中都提到了肺炎双球菌,且涉及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型菌细胞膜外有多糖荚膜,菌落表面较为光滑,且具有毒性;而R型菌没有多糖夹膜,菌落表面粗糙,没有毒性。这两个实验最终的结果都是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此处教材中处理得比较模糊,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