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份具有科研特点的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此案例设置了一个十分真实的科研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引导学生探究了浓硫酸与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反应,得出了浓硫酸与+1价的饱和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硫酸盐沉淀的条件。用此教案教学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运输浓硫酸槽罐车侧翻的真实案例引入课题,依托学案,通过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澄清对浓硫酸吸水性的误解,阐述了浓硫酸吸水性的含义及浓硫酸吸水的方式.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别探析了浓硫酸与饱和氯化钠和饱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结果表明:浓硫酸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能生成Na2SO4·10H2O沉淀;浓硫酸与饱和硫酸铜溶液相互作用会生成少量的CuSO4·5H2O晶体;否定了浓硫酸加入饱和盐溶液后具有吸水性的观点.此探究可作为选择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素材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化学教学》2000,(7):43-44,38
1 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在酯化、硝化和醇脱水反应中都涉及到浓硫酸的作用 ,尤其是采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方法来说明酯化反应的历程 :RCO 1 8OR′ H2 O 。鉴于这一缘由 ,凡是涉及到浓硫酸与OH H关系在各种参考书籍中都有作脱水剂的说法。至于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 ,供大家参考。2 催化性和脱水性首先我们通常所说浓硫酸能将纤维素、淀粉、蔗糖炭化 ,其过程就是浓硫酸将有机物中氢氧原子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无选择性的全部脱尽 ,以至碳游离出来。这就是浓硫酸的脱水性。那么浓硫酸的脱水性中有没有…  相似文献   

5.
6.
钟志健 《化学教学》2012,(12):41-43
以"浓硫酸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以实际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解决实际性问题,让学生获取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邓育红 《化学教学》2012,(10):57-58
从氯化铵溶液与镁条反应的实验入手,探究了镁条在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盐溶液中的反应,并尝试解读反应中出现的各种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娜  范雨美 《化学教学》2011,(12):32-35
采用"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过程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浓硫酸的性质"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体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施,在多方面的思维碰撞中解决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及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9.
孙小云 《教师》2011,(27):27-27
金属和盐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女口:Fe+CuSO4=FeSO4+Cu  相似文献   

10.
记录了“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课堂教学过程,分析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镁粉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演示实验引出课题,通过“动手学”构建盐类水解的知识体系,最后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呼应课首,实践了“动手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铜与浓硫酸共热量不同现象不同。教材描述简单,易引起学生疑问。经理论分析和实验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13.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中化学第一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并对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80%时,实验现象鲜明,反应时问短,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各种改进和设计的不足,重新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达到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高中课本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但类比铜与硝酸的反应可以知道,这个反应不是这么简单。利用浓硫酸、铜片、稀硫酸、浓氨水、浓硝酸、氯化钡溶液、蒸馏水,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对检验黑色物质中存在的其他物质进行了详细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与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化学教学》2010,(8):61-63
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最终帮助学生理解盐溶液的不同类型反应之间的竞争性和盐溶液反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苯酚混合于水或一些盐溶液,分层后究竟是在上层,还是在下层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查阅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等均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组织学生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盐溶液电导率与浓度和温度的关系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盐溶液电导率与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FD-LCM-A液体电导率测量实验仪测量了常温下盐溶液(NaCl)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盐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首先,测量了常温下(30℃)浓度0.244 2~2.442 mol/L的电导率;接着,测量了浓度0.122 1~2.930 mol/L的盐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常温下,盐溶液在0.244 2~2.442 mol/L,电导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是:0.244 2 mol/L以下浓度盐溶液的电导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0.244 2 mol/L以上浓度盐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单调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