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智能 ,首先必须加强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 ,把它作为发展学生智能的突破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一、从课文题目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课文内容作概括、归纳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的特点。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 ,注意从课文题目入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丰碑》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丰碑”一词问学生 :“你们知道什么是丰碑吗 ?”学生回答之后 ,我又在“丰碑”前面加上“晶莹的”…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引入课文、板书标题,知诗人、解诗题后,我先让学生自学这首诗,并思考:“诗人在什么季节游览山林?你从哪句诗中看出?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趁学生自学、同桌交流之际,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原诗。正待我走下讲台,准备参与学生的讨论时,我发现了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一定是她在自学交流中遇到了困难。我径直来到她身边,俯下身问道:“你有什么困难吗?”她指着黑板小声说:“老师,你把‘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深’写错了,应该是‘生机’的‘生’。”我回头一看,果真如此。我走到黑板前正想把这个…  相似文献   

4.
陈海堤 《宁夏教育》2003,(12):44-44
有一段时间,感觉低年级阅读教学很简单,认为把课文读熟读好,在理解上没有问题就差不多了。但这样的阅读能符合课程标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吗?在新课改中,如何去把握阅读教学的“度”?案例一:以画促读,激趣学文上《咏华山》一课,为增强对重点段(描写华山美丽景色)的形象感受,我引导学生读读画画,以画促读来进行学习。先充分地读课文,接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画画,画出心目中的华山并读出相应的句子。其余学生图文对照,进行评议质疑,同样也需以课文为据。之后,结合黑板画、插画及教师的描述,学生再次想像,…  相似文献   

5.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7.
邓稼先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很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课文中的新词,突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老师,你写错了。”我问:“是哪个字啊?”“‘遥远’的‘遥’。”我回头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他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遥’字的第二横应该长一些,可是您没写出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接二年级。学课文时,我发现学生读书并不把标点符号放在眼里,不能作恰当的停顿,像开火车似的把一篇课文匆匆读完,索然无味。我提醒多次却收效甚微。第二天,在上班途中,我停留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若有所悟。又上语文课了,我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课文中的一段话,一段去掉标点符号的话,然后请一位口齿伶俐的小朋友一口气读完。读完后,她连喘了几口气。我问大家“:为什么她读得这么累?”眼疾口快的学生抢着说“:因为这段话没有标点符号。”我故意不讲标点符号,在黑板上画起交通指示灯来,学生一边看一边嚷:“红灯!绿灯!黄灯!”看学生乐了,我念…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堂上,我把一个学生制作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用一块小磁铁贴在磁性黑板上,在一位学生动手测量好了它的一个底边长和这个底上的高之后,学生们正在认真地进行面积的计算。我正准备让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时,一阵小风吹过课堂,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小磁铁为中心转动了90°,教室里面的学生立刻燥动起来。有的学生说:“老师,平行四边形纸片动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这样不能算它的面积了。”马上有学生说:“老师,能的,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面积。”又有学生补充道:“对的,掉下来的这个边…  相似文献   

11.
接龙习作     
为了引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最近我尝试了一种新的习作教学模式———“接龙习作”。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开头一句,接着,请一位同学写第二句,再请另一位同学写第三句……一个个连下去,直到连成一篇短文。这种单线接龙习作,我把它称作“一条龙习作”。当然也可以两条龙、多条龙作文。这就是几个学生一齐上来以同一句话作为习作的开头,几条线同时接龙,最后形成不同内容的习作。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句:“早晨,卖小笼包的摊头旁围满了人。”学生们一个一个挨着次序地上来,一句一句往下接。最后让大家交流、评价,把不…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讲究开头,好文章的好开头总有引人入胜之妙。要教好一课书,设计一个好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调动起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这种开头叫做“课引子”。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课引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了鼓励学生独立钻研课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天山景物记》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先写了《论语·述而》的一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问学生懂不懂,学生说第一句不懂,第二句懂。于是我把第一句里的“愤”和“悱”两字作了解释,这样学生就能译出这段话了:“孔子说:(我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团聚在一起了。我提议:全家一起来做猜成语游戏。大家都同意了。我高兴地准备好了游戏的用具。我拿出一块小黑板,宣布游戏规则:“猜成语,先把四人分成两组,爸爸、妈妈一组,爷爷、奶奶一组。然后一组里的一个人背对黑板,另一个人面对黑板。我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面对黑板的人做动作来表现成语的内容,让背对黑板的人猜出成语的名字。”游戏开始了,爸爸、妈妈这一组先猜。爸爸转身背对黑板,我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只见妈妈左手捂住耳朵,伸出右手拿下挂在大吊周29灯下的风铃。爸爸脱口而出:“掩耳盗铃”!“…  相似文献   

14.
学习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识字三》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自读几遍,读准字音,熟悉课文,然后把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正音。其中,“朝夕”一词是学生比较容易读错的,“朝”是多音字,有的学生读成了“潮”。给生字注上拼音后,再让学生读多几遍。基本上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全世界科学界惊讶地注意到中国公布的一项消息里,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和邓稼先的名字联在一起。这位科学家的名字,人们很陌生,从未在报刊新闻里出现过。而且,中国公布这类重大科研成果的消息,从不提及科学家个人的名字,这次是什么原因?各方面在惊讶之后,有人猜测,有人推理,有人反复地思考,很多人密切关注着这一消息的继续。一些身居外国的中国科学家,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将告别人世了……而国内许多不了解情况的人,却兴奋地向邓稼先的亲属表示祝贺,新闻记者们纷纷赶来,采访、拍照,紧接着是颁奖、任命……邓稼先却冷静地思考着,在难以忍受的病痛中从病床上挣扎着坐起来,完成他写给中央的建议书。他嘱咐妻子:“报纸上宣传我,说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抓紧每一分钟,力争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文为资源,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得各种体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案例描述及评析片段一:图文结合,理解“井沿”学生初读课文后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写小鸟和青蛙的故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将事先画好的青蛙图片贴在井底,而把小鸟的图片故意贴在井的中间部位。学生看后纷纷举手,我故作诧异,问孩子们要说什么。学生说:“老师把小鸟的位置贴错了。”我又问:“应该放在哪儿?”学生说:“应放在井沿…  相似文献   

18.
一、看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一)出示课题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学生欣赏。(二)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三位学生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勇、猛、智、神、威”等)(三)师提示学生用“武松真()啊!”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先请在黑板上写赞扬字的同学说,教师适当指点,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师点拨:“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比较出“神”字。二、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一)提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  相似文献   

19.
《识字五》是人教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 ,内容是猜三则字谜“众”、“秋”、“青”。当我出示第一则谜语“一个人 ,两个人 ,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 ,人多谁也不离群”时 ,学生异口同声地喊 :“是众。”我心里一阵高兴 ,忙问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言 :“一个人 ,两个人 ,我就猜到了是从。”“一个人 ,两个人 ,一个在前两个跟。一个人在上面 ,两个人在下面 ,我就猜到了众。”我一听急了 ,不对 ,学生还不会把整个谜面联系起来去考虑。我忙提示 :“‘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是人很多 ,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追问,有效地诠释了“普通”一词的内涵。追问一:谁“噙满泪水”?为什么?黑板上写下问题后,学生们一愣,陷入思考。我又用粉笔在“噙满”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请问‘噙满’是什么意思?”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流泪了”,有的说“是泪水满满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呼之欲出了”,有的说“情至深处,说不出话来时就是那个样子”。我说“:一定是动了真情时才会这样。”学生们纷纷点头认可。我指着黑板问“:谁这样了?”学生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