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玄学是道家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形态。此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道家哲学没有再继续发展,但通过道教、儒学以及中国化的佛学,道家思想又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教哲学作为玄学之后道家哲学新的发展形态,从道家哲学的转型及其与道教思想的内在联系中能够得到说明;而道家思想在儒、佛中的体现,则不能视作道家哲学的发展。同时,有必要从道家与道教关系的角度,深入探究玄学之后道家哲学不再发展的原因;把道家和道教都装在"道学"框架里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道家在哲学、政治、道德、人生观、美学、宗教等各方面都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在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作为显性文化存在,而多数时期则以隐性文化在思想文化史上起深层作用和影响,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柢具有深层意蕴的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论老子之善     
刘固盛 《成才之路》2009,(27):I0012-I0012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然而,我们讨论中华文化中善的思想时,也不能忽略道家。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原之道为其哲学旨趣,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善的,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有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儒学、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探讨较多,但关于道家思想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则很少关注,或忽略不计。然而在日本历史上虽然道家未像儒学、佛教那样成为日本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则是深入而广泛,可以说道家思想亦潜入日本文化的深层,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文化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茶道乃变装了的道家哲学",道家的美学、伦理、智慧被实用主义地贯彻于茶道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相似文献   

7.
在方东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是一直推崇道家哲学,方东美认为,道家哲学接引了传入的外来佛学,并且帮助佛学在中国本土扎根。他虽然认为佛学理论同道家哲学接触之后,产生的是"交互作用",但是明确地反对学术界关于新道家哲学(魏晋玄学)受佛学影响的观点。他否定佛家思想对当时的道家哲学("新道家哲学")的影响意在表明新道家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就已经产生,并非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之后才产生。道家哲学与佛学结合的方式是"格义",导致的后果是印度佛学的"华化"。  相似文献   

8.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出发点的道家生命伦理思想强调返朴归真、守柔处弱、谦下不争、无为而治。道家生命哲学蕴含着最永久的生命伦理。道家思想对物欲泛滥和人心异化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世界的自由自在具有重要启示,但却不具备被推广被实践的普世伦理。  相似文献   

10.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同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的道家思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把传统的道家哲学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并揉之以社会时代现实和个人审美感悟.从而创造了“林语堂式”的道家哲学,显示了他独特的人格智慧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大学哲学系的孙以楷教授长期笃志于道家哲学研究,已经出版的《庄子通论》、《老子通论》、《老子外传》、《道德经注释三种》、《道家文化寻根》(合著)等著作早已为人所知,表明了他在道家思想研究领域的诸多成就和贡献。这次他又向学术界推出了六卷本的《道家与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2,(3):13-18
司马懿的思想经历了从儒家思想向道家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使其成为典型的道兵家人物。追溯其思想本源,包括老子哲学和新黄老哲学,分析其政治军事实践活动,可以看出道家基本思想对兵家人物和兵学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冷眼旁观与战略卓见、守弱哲学与隐忍待机、因顺自然与权谋变化、刻薄寡恩与心狠手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1](以下所引仅标页码或章节)是1996年立项、2001年结项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集成性著作,它由崔大华先生主持与统稿,汤漳平、徐仪明、王中江、高秀昌、鲁庆中和安继民六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并以哲学的基本理论为体和其他学科形式为用的结构编排而展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系统论证。该书所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基本线索是先秦原始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关注重点是老庄思想和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论证目标是要彰显道家思想文化的历史性存在和社会价值。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并以此进行现代学科的尝试性探索,进而阐述对现代生活的真实性感受。该书共五章,首述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并立的思想体系的相互关联,而后着重考察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以预示其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道家思想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咨询来源于西方社会,但在中国.由于文化差异,西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在中国国内还没有一种流派可以成为心理咨询的主流,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心理咨询本土化疗法是必然的趋势。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思想,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因而道家思想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其特异的超脱思想与哲学态度,对过分追求自我欲望或成就而无法脱离现实束缚、心身憔悴的人,运用老子的思想协助他们去体会人生,获得领悟,自然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一位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就其基本思想而言,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两种道家说和儒家说。陶渊明出仕、隐居、躬耕、读书、作诗的生活历程、具体诗文作品以及陶渊明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综合分析说明,无论是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还是诗文创作,审美情绪,道家思想对陶渊明更带有根本性的影响,陶渊明的任与隐都不类于儒家而近于道家,老庄哲学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说明道家哲学人生观主要特征是现实社会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自然超越的人生理想,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指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是一种与不脱离现实而超越现实功利世界的精神的自由、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道家是与儒家齐名的另一文化,其主要哲学主张是“依乎天理”即遵循客观规律。人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必须做到“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太极拳既是道家的健身养生术,又体现了道教“清静为天下正”、“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等教理教义思想,是道教理论思想在拳架形体上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老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美学、道德、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其继者庄子对老子的学说加以全面发展,把道家学说推进到了系统完备的程度。在春秋战国的交替时期,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全面崩溃,社会转型动荡。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乃至面料的选择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