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秦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倍受历代关注,成为有识之士寻求的精神食粮。但是,其所体现出的死亡意识却几乎无人问津。基于此,本文对早期先秦儒家文化中涵盖的死亡意识进行探讨;初步定位中国传统的死亡观,在基础上,吸收西方死亡观的精碎,以激活其内在超越机制,使之更好适应时代精神发展;从一个更高层面上反观中国传统文化,以期激发出现代中国人更为强烈的情感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3.
汉语修辞观,浸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和民族价值观念。儒家文化的"中道"思想、"温柔敦厚"的审美观念和"明道""济世"的功利意识,无不深刻影响着中国修辞学的理念。分析和探究中国修辞观中的儒家思想,探讨汉语修辞观中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对建立和谐语言关系,丰富修辞理念,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修辞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死亡意识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历史、鲁迅的国民性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小说死亡意识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化直面死亡的勇气,也使中国生命结构的组合出现了某种转折,是现代中国重建新的生命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人们理解的“儒商”概念比较模糊。儒商当指受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质和优秀的经营才能,其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体现出儒家文化特色的东方商人。传统文化精神与商品意识在他们身上溶为一体,凝聚成儒商精神,为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建构提供了历史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丧葬风俗,指丧葬仪礼,民间俗称“办丧事”,是人生过程的最后一项仪礼。 一、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 丧葬风俗是以文化意识为其内在支撑的一套行为方式。有关丧葬的意识制约着丧葬活动的行为,意识观念的变化也制约着习俗的变异和发展。因此,探讨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有助于深入揭示传统丧葬礼俗的形成过程及文化内核,从而在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宏观的文化框架中实施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丧葬观即有关死亡、安葬的观念,是与生命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可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李大钊对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孝悌、忠恕、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其内在本质就是感恩。通过调查,针对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意识存在的问题,继承和弘扬先秦儒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感恩文化,积极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热爱自然等美德,对培养具有"智""善"和合的职业农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甘泉,先秦儒家文化在襁褓之时,就穿上了一件具有“道德化”特征的外衣。这是中国德育思想的主要源泉,中国的德育思想深植于此并持续不断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正> 产生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它世代相传,从未间断地奔流在中华民族思想史的长河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制约着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常说的“传统文化”,实际上主要是指“儒家文化”。诚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