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是,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偏低,究其原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那种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的思想遇到了时代的挑战。从现代语言学、语用学和外语教育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凸显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用英语正确交谈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从语用学课程的开设、真实语言材料、文化因素三方面提出了加强与提高师范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提高师范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用英语正确交谈能力的培养,本文试从语用学课程的开设、真实语言材料、文化因素三方面提出了加强与提高师范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当向学生介绍语用学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本文主要论述了语用学理论中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在综合语用学及二语习得等若干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运用语境丰富的英语视频教学材料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可行性,并且采用案例展示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语用能力培养的若干步骤。  相似文献   

6.
张丽丽  姜占好 《考试周刊》2010,(12):110-111
恰当使用语言是外语学习的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然而,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由于其自身特点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本文借鉴过渡语语用学的五个理论模式,结合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实际,探讨了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文娇 《学子》2013,(7):165
语用学作为当代语言学中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际的程度。然而,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而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英语教学科研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意识到英语教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从语用学在大专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入手,探索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双语教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结构,开发了《商务谈判(双语)》课程.将双语教学贯穿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商务谈判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郑海霞 《英语广场》2017,(3):152-153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对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做了简单介绍,接着从语用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的角度对语用学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为了增强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信心,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本文基于语用学理论提出了英语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用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恰当、有效地使用语言,即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语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成为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无关联,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就语用能力的内容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管见,以求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9.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