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微观经验的角度呈现20世纪50年代惠安县大岞村自上而下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新旧符号权力的更替及符号资本的积累与合法化,呈现出女性身体被新旧符号权力的运作所利用的微观细节,也揭示了女性主体意识在新旧符号权力博弈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依托各类声音内容平台的崛起,播客开始覆盖逐渐式微的知识付费市场,进入大众视野,并在2019-2022年间迎来内容和消费者双向快速增长。中文播客内容端和消费端均呈现一种独特属性:女性受众占比多于男性。可惜的是,在既往的中文播客研究中性别未曾作为主要线索被予以讨论。传统性别叙事往往也是聚焦在视觉和文字形式的文本之上。由此,本研究基于对垂直类播客平台“小宇宙”中11个女性议题播客账号的分析发现:播客作为声音媒介有着显著的性别叙事价值,适合作为女性为自己发声的内容阵地,且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叙事场景而言,呈现出一种偏向克制和理性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3.
赵旻瑞 《视听》2022,(5):102-104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在影视改编中,对神话人物的身体影像塑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体影像的具象化创作使得受众对神话形象的接受由文本的抽象符号转为图像的具象符号.身体景观的重新构建也为由身体叙事到整体叙事的逻辑重塑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消费主义下身体狂欢的陷阱,应突破身体狂欢下的新规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媒介暴力、信息伦理与传播民主的议题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对媒介暴力的思考,突破效果研究的范畴,转而从信息伦理角度,以及从暴力与民主的关系角度而提出的传播民主问题建构议题。重新审视了媒介暴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杜绝媒介暴力,除了重提社会责任,倡导媒介自律外,加强法律监管更是重中之重。并且,只有充分扩大舆论民主,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才能消除信息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与电视选秀节目的身体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电视的选秀节目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视娱乐节目,由于受消费主义商品经济逻辑的运作,展示身体已经从一种个人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行为。选手自身的诸如中性、性别错位及残缺等个性特征成为电视选秀节目身体叙事的最大主角。而这一切与消费主义相结合,共同承担起电视选秀节目身体叙事及其隐喻的宏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罗坤瑾 《东南传播》2012,(7):136-137
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王权观念可诠释大众传媒缔造的美丽神话:姿容美貌者能获得"爱悦"(男性的欣赏与社会认同),或接受"规训"(即美容整形)也可获得。而姿容丑陋或不愿接受"规训"则很难获得"爱悦"。媒介因此成为"规训"女性身体的机器,为资本市场开路,向广大女性灌输父权制思想。而女性在美丽神话的诱导下也自觉的接受媒介灌输的"规训",积极改造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身体为线索,主要讨论媒介技术中身体的重要性及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人对媒介技术有着积极影响,媒介技术发展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身体感官的偏好。因此,对媒介中的身体感知及媒介对身体的改变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未来媒介的发展需要更好地适应身体感知层面的偏好及取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3)
本研究旨在考察2001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日报》反映的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转变和这种转变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话语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即在社会中能肯定和实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认知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新的社会性别认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应超越性别二元对立,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袁华旦 《视听》2022,(3):120-123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影院设备更新换代后视听体验的提升,武侠片逐渐从强调肉身互搏、杂耍特效和坎普、cult等吸引力叙事走向"体验力电影".电脑动画模型使演员无需非凡武艺也能完成高难度招式;滥觞的慢镜头放大了武打过招中的细微之处,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感知力;在3D技术的加持下,扑面而来的兵器与血迹为观众制造出触感视觉.然而,...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一种意义再生产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母亲"这一角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是文化背景与电影艺术合谋的产物。一方面,文化传统与历史语境会"干预"电影导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电影所创作出的母亲形象反过来又会影响受众对这一群体的再认知。本文从空间、话语、身体这三个维度研究张艺谋电影塑造母亲形象的叙事手法并考察母亲这一形象的文化隐喻。通过对张艺谋电影文本的分析发现,在空间叙事方面,张艺谋电影中的母亲有从压抑、封闭的空间逐渐走向开放、自由空间的倾向;在话语表达方面,对于母亲话语的转变折射出时代变革的深刻影响;在身体呈现方面,张艺谋电影主要是从权力化、工具化和消费化这三个维度来展示母亲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银发浪潮”来的同时,社会呈现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污名化”并轨的文化症候,老年认同出现危机。文章以构成主义为立场,将老年身份视为媒介建构的产物,以批判话语理论为进路,研究老年何以成为今日之老年,即其身份在媒介话语场域下如何进行意义生产,并实现从年龄身份到弱者身份再到“坏老人”的身份转向。通过对危机之下老人不“老”的抗争话语进行批判分析,揭示媒介、话语与身份的权力交织,以期探究老龄社会下老年身份的解困。  相似文献   

14.
贺丽青 《传媒观察》2023,(5):107-113
伴随中国媒体融合进入深度融合的攻坚阶段,跨媒介叙事被引入到媒体融合的业态中,日益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跨媒介空间叙事主要从空间的视角,借助音视频、H5技术、VR、AR等可视化的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新闻主体的场景构建和新闻客体的场景共创,围绕新闻议题在媒体空间中的运作逻辑,以人机互动实现有效用户到达的新闻呈现。本文以中国新闻奖新媒体创意互动一等奖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为例,该作品通过甄选长江沿岸十一城的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环保地图空间的建构,借助用户环环相扣的互动解锁来完成长江环保主题的空间叙事落地。以空间为媒,探寻主流媒体在融合新闻跨媒介空间叙事的创新路径,可以作为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向度和学术想象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身体作为知觉与行动的根本来源,其重要性在媒介技术的飞速更迭中解构并重塑,摆脱旧的媒介中介地位,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也随着媒介虚拟性提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在身体美学视域下,分析媒介诱导性广告数量增长,兜售外貌;塑造统一审美模式与风格、传递固定的身体标准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女性媒介形象塑造产生影响,并分析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形体神...  相似文献   

16.
赵越 《出版广角》2015,(13):110-111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在《女勇士》中通过创伤叙事对女性身体进行了动态建构,为摆脱创伤影响提供了有效的心理距离,将不可叙述的事情用隐喻的叙事策略表现出来.同时,读书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反应来消解创伤体验,并通过对抗记忆重构历史,重塑我国女性形象,引领华裔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24):58-61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发生于社交媒体上的多起针对女性的谩骂、威胁、侮辱等暴力事件,并总结出在这些事件中社交媒体处理态度和处理方式上的转变:从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替暴力内容辩护到认识到暴力内容的危害性从而移除相关内容。本文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并指出"自由"理应成为性别平等的保护者而非性别暴力的辩护者。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媒介环境下治理网络性别暴力的现状与困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梳理女性群体和档案沉默之间的联系。缺失表现为,在男权制约下女性本就缺少创造及保存记录的可能性;歪曲表现为,男权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对社会规训的内化使得女性在档案记录中缺少表达自我意志的主体性。而如何打破档案沉默现象,一方面在于加强女性群体档案这一客体对象的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在于强化女性创造记录、开发档案的叙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品《白雪公主与猎人》在延续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叙事结构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影视改编.该作品将白雪公主与王后作为女性欲望与理性的两个不同面向,在父权社会干预下由分离到合而为一的历程经由视听语言进行阐释,影片由两性之间权力冲突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即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融合,从而探寻人的本质存在的优化路径,其巧妙的叙事结构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红莉 《编辑之友》2023,(10):94-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下沉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农村网民试图穿透流量陷阱,冲破污名化的身体审美扭曲状态,尽力摒除文化工业对其身体所施加的“暴力”,凸显身体的自然之美。从个体故事、家庭关系和乡村空间这三重面向展开了新的身体叙事,日常生活中劳作的身体慢慢觉醒,并与乡村内生发展之间产生奇妙的转化关系,从而使乡村形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达到乡村记忆传承和文化价值共通的双重旨归。因此,探索乡村网民新的身体叙事和展演经验,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契机,有力驳斥乡村身体叙事正在消解乡村社会文化秩序这一刻板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