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往-互动-合作"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主流和核心.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传授和影响,而应该理解为创设各种可能性.个体建构与合作建构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本文给出一个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详例,体现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在本质上和建构主义的核心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具有趋同性。在建构主义视域下,个性化阅读可以被定义为:学生个体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以文本的语言符号为建构对象,在阅读共同体中建构意义的学习型阅读。教学实践中,个性化阅读主要存在教学可行性的困惑、教师的角色困惑、教学设计的困惑这三方面的困惑。为消除困惑,本文分别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等加以理论应对。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在认知学习理论关于个体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原理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习观。在如何看待学习者方面,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建构式教学简介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学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建构式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方式,包括建构式学习观和建构式教师观,建构式学习观认为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他人的互动中构建自我的社会知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仅是个人建构的过程,也是内在的社会化过程,文化活动和语言活动等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有两种代表观点: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从课堂教学、同伴间相互作用以及言语角度分析知识建构过程;在当代课程改革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情境性教学、跨学科学习、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这种教学观在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上影响了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学习心理行为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它的内涵深广,但其核心理论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阅读策略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儿童个体的主动意义建构,全面提高儿童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林 《江苏高教》2007,(3):87-89
高校体育课程具有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不同内容意义建构的内涵、方式及机制的不同.体育课程教学应运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身体认知内容的教学,其意义建构应着重强化学生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情感认知内容的教学,则应多采用合作性建构方法;课程内容的多重建构机制必将导致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科性质、课程教学的不同任务等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建构主义教学的多元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哲学的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等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知识和意义具有主观性,因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而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语言意义是个人对语言在使用中的能动理解和诠释,从而也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0.
化学符号是化学特有的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技能。针对中学生在化学符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化学符号意义建构的基本原则、建构比较科学完整的化学符号意义的基本步骤、形成符号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温特建构主义凸现的时代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中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束和90年代初开始成型.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强劲流派。它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国际政治现实变化的外在要求所致。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识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以教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如何树立科学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时代精神——社会建构主义——不自觉的呼应,社会比较研究也经历了一个被历史冷落到日益蓬勃发展的历史过程。该文试图从社会比较研究发展背后的时代精神入手,来重新认识社会比较研究,同时预测当今社会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建构主义思潮的重要流派之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社会互动以及协作与交流等.这些主张与网络学习的策略设计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揭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网络学习策略设计原则,揭示社会建构主义在指导网络学习策略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Constructivism claims to be a postepistemology that replaces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knowledge. Supporters of constructivism have argued that progress requires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be weaned of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at they should adopt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ppears to be gaining ground rapidly and should no longer be viewed as an exercise in radical thinking primarily aimed at gene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dagogic mainstream.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however, reveals that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re flawed. Far from being a post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simply regresses to a pre‐Renaissance mindset with theology replaced with a psychologism. Constructivist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may be both profound and non‐benign.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是由英国语言学研究者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者R.布尔登提出的理解教与学过程的一个自成一体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模式强调学习者在社会互动环境中对学习过程的个人理解。学生、教师、任务以及环境是这个模式中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相似文献   

20.
Constructivism claims to be a postepistemology that replaces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knowledge. Supporters of constructivism have argued that progress requires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be weaned of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at they should adopt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ppears to be gaining ground rapidly and should no longer be viewed as an exercise in radical thinking primarily aimed at gene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dagogic mainstream.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however, reveals that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re flawed. Far from being a post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simply regresses to a pre-Renaissance mindset with theology replaced with a psychologism. Constructivist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may be both profound and non-ben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