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意义重大,但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难题之一。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对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对968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负向、正向调节从创业自我效能到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加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提高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创业者评估与利用创业机会.社会资本决定了创业者更倾向于透过熟人网络进行创业融资.而且熟人网络可以有效缩短融资时间.与关系和网络资源缺乏的创业者相比,具有广泛社会关系网络的创业者,能够占有和利用更多的创业资源,而且他们在行业与战略选择上都存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创业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储备人才。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但缺少实际创业行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深入研究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以及行为产生条件。通过SPSS和AMOS对304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弥补了意愿转化为行为过程中缺失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做出创业行为,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对创业行为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作为就业的有效途径。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并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政府职能对大学生创业服务存在隐性缺乏和不足,这就要求其能从大学生创业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等多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创业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创业是推动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活动。提高可持续创业意愿有助于提升可持续创业活动的活力。基于创业机会开发两阶段模型,提出了可持续创业意愿形成的两阶段模型,认为可持续创业意愿的形成包含注意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注意阶段,个体的社会/环境问题知识会影响可持续创业机会识别,并且亲社会动机对该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在评估阶段,可持续创业机会识别对可持续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亲社会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高校创业支持感知和政府创业支持感知对这一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以福建和湖南两地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3个时间点进行了3轮数据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对社会/环境问题更了解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发现可持续创业机会,且那些亲社会动机更强、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更有信心、感知到更多创业支持的大学生更有意愿创办可持续创业企业。研究从机会形成的两阶段视角探讨了可持续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揭示了社会/环境问题知识对可持续创业意愿的复杂作用机理,为优化高校创业教育和推进可持续创业的政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大众科技》2012,14(4):272-274
大学生创业就业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大发展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氛围,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虽然非正式制度占制度环境的比重远超过正式制度,但现有研究集中于探讨地区正式制度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对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致力于揭示地区社会信任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01595条个体创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地区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正向影响,地区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负向影响,说明社会信任的确是个体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2)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能强化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正向影响,弱化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负向影响,说明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利用外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潜在机会和抵御内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可能威胁。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区社会信任通过影响个体识别创业机会进而对个体创业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关注点从正式制度环境转移到非正式制度环境,不仅能丰富和拓展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相关研究,而且对个体制定创业决策和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者是当前中国创业浪潮中最为核心的创业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中国创业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性地建构了基于“创业激情”为核心范畴的大学创业文化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大学创业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大学创业规则的制定和创业行为合法化和可行性的管制层面因素;对创业价值观的塑造和创业精神植入的规范层面因素和以创业激情为核心范畴的认知层面因素;②创业政策导向、高校校训和创业胜任力是形成大学生创业者身份认同和积极情绪的前置因素;③区域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家庭和榜样创业印记是创业合法性的基础,是创业行为可行性的保障。在大学创业文化自信建构方面,本文对政府和大学的实践建议如下:①分步骤建构大学生创业行为合法性和可行性;②通过榜样印记作用和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胜任力;③分阶段点燃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应用SWOT分析方法,从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网上创业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合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三种模式,最后对大学生如何进行网上创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社会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支持大学生网上创业。  相似文献   

10.
创业之势方兴未艾,而且有迹象显示将逐渐走向理性与稳健的道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青年和大学生们对创业如此的关注和垂青呢?我们认为这是内心冲动和社会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一旦让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看到建功立业的道路,他们就会义无返顾地投身其中,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新技术革命让他们看到了机会,社会的进步让他们看到了可能。所以说,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合力造就了他们的创业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