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报纸(以及广播、电视事业)有没有商品性?新闻有没有商品性?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新闻理论中的老问题,又是当前我国新闻实践中提出的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报纸有没有商品性?在我国,这个问题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难探索。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教授就提出报纸有商品性。经过三十多年的认识再认识,报纸的多种属性恢复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后,报纸的商品性也得到了新闻界的承认,人们敢于堂堂正正地讲报纸有商品性了。正确地认识报纸的商品性,对于办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有益处的。因为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好,一可以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物质保障,二可以提高新闻和新闻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探讨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有商品性,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令人瞩目。现将有关论文的不同观点摘要予以介绍。 吴鸿业在《新闻动向》第三十期撰文说,五六十年代,一位教授提出过报纸的商品性,但对报纸根本属性的传统解释没有根本的突破,认为报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诚然报纸是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报纸的商品性也是不容否认的。报纸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它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它的使用价值,报纸又是通过流通(即买卖关系)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它的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不能因为报纸有政治性、思想性就否定了它的商品性。报纸作为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指出,正视报纸的商品性,有利于报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承认报纸的商品性,意味着办报者心目中首先要有读者,要为报纸间的公平竞争和整个报业的真正繁荣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3.
金志毅 《新闻爱好者》2008,(11):142-143
全省新闻界年度作品最高奖——第二十五届(2007年度)河南新闻奖(报纸部分)共有包括文字作品、新闻摄影、新闻专栏、新闻漫画、报纸副刊、报纸版面、网络新闻等在内的304篇(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2篇,一等奖64篇(件),二等奖95篇(件),三等奖133篇(件),新闻专栏10件。综观全部获奖作品,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集中展现了我省2007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了“三个重大”——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事件,体现了“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了“三个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增强、感召力增强、影响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几点意见李位三我偶然读到一本《新闻界》杂志(1994年第2期)上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综述。由于原来作过新闻工作,现在又研究经济学,所以看了几行便进入了“情况”,想在这里谈几点意见。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是商品并不对立不久前,报载《邓...  相似文献   

5.
(特约记者宋志耀)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盼望早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当前进展怎么样了呢? 记者向大家透露点情况:截至目前,新闻法已试拟出三个草案模型。它们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法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署、上海市这三家为主起草出来的。这三个草案有同有异。根据党的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未来是当今最恼人的商业争议之一.它是技术问题,但在美国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显然,伐倒树木、制作纸张、把纸张运送到都市工厂、高速运转的报社为众多发行网点生产出物质商品,再分散到整个都市甚至整个国家的传统报纸,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二届河南新闻奖(报纸系统)众多参评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见证着一个道理:新闻的魅力在贴近。本届参评作品不乏精品,不少来自基层报刊的饱含民情民意的佳作,给人以难得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9.
《记者摇篮》2005,(4):62-63
我省新闻(报纸)出版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的评审工作,实行考评结合、量化评审的办法。职称考试作为评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参评人员的新闻宣传政策水平、新闻理论修养和新闻业务能力的综合考察,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将2004年的试题予以刊登,以便全省广大新闻编采人员对其命题范围、题型、难易程度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2):39-39
开场白:承蒙宣武区档案学会陈杨理事长为本期论辩组稿,感激之心难以言表."每期一辩"虽不能与云集专家学者的正规学术论坛相比,但却三言两语,不拘一格,唇枪舌剑,雅俗共赏;其间不免一二奇谈,三四怪论,五六说法,七八论争,颇能发人深省.如您欲涉足学术论坛的高雅殿堂,又不知从何做起,建议您不妨把"每期一辩"作为登楼之梯、敲门之砖.阿昆甘愿做一颗铺路石子,圆档案学会广大会员的梦.2006年即将到来,此开场白权当"每期一辩"的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0):42-42
开场白: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休闲、消遣、放飞心情的季节.值此金秋,讨论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真乃恰逢其时.阿昆赞同读者关于"栏目要更多地关注实际,不要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给人纸上谈兵的感觉"的建议,将优先刊登亲历档案馆体验休闲的文章.当然阿昆会对稿件做些艺术处理,将"真事隐去"来个"假语村言",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诸位如欲考察某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又不知其馆址,可咨询yukun.yang@163.com.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1):42-42
开场白:本期刊登了来自诸多方面读者的稿件,其中包括署名樊璟琍的电子邮件,文章写得幽默诙谐,不乏讥讽,耐人品味.不知能否把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告知阿昆,以便按规定尽早给您寄送样刊、稿酬.希望您今后更多地关注"每期一辩"."每期一辩"不仅是档案人的论坛,也是所有关注档案工作的其他行业读者的论坛.特别是像"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这样的辩题,档案圈外的读者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新闻理论教育讨论会,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国三十六所高等院校,重点讨论了当代新闻理论教学面临的任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革新闻理论教学体系问题。现将会议讨论和书面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及主要观点概述如下。一、关于新闻理论教学的地位新闻理论教学的好坏,对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闻工作的实践会发生直接的影响。与会同  相似文献   

14.
15.
《记者摇篮》2004,(4):63-63
本刊讯依据辽宁省人事厅[2004]5号文件精神,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近日下发文件确定新闻(报纸)专业职称评定工作的有关事宜及具体时间安排。新闻专业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考评结合、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报卷时间为6月20日至7月5日,考试时间为7月18日,评审例会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6,(3):41-41
开场白:春节前夕,承高勇君邀请,阿昆茶座在363.china.com网站开业,如此"每期一辩"又多一阵地.该网站系市档案馆职工开办的第一家个人网站.若想了解"每期一辩"的更多情况,请点击该网站;若给"每期一辩"投稿,除仍送yukun.yang@163.com外,也可寄送该网站.茶座将转载"每期一辩"前几期内容,供读者阅读或下载.顺便预告下半年辩题:"档案馆的档案屡屡被‘发现',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阿昆 《北京档案》2006,(6):41-41
开场白:历时9个月的"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辩,本期落幕.近百人参与,观点各异,内容纷呈.倘有人以综述方式撰一论文,则句号更圆满.  相似文献   

18.
阿昆 《北京档案》2006,(2):42-42
开场白:北工大档案馆馆长李会征来函说:"很喜欢您主持的‘每期一辩'栏目.读多了,也想说一说,有时写完了,主题又变了."阿昆首先谢谢您的鼓励,同时也注意到您和其他一些热心读者的类似忧虑.所以最近几个辩题的辩论为时均超过半年,这样既能吸引更多读者参与,也有助提升辩论的深度、广度和质量.其实只要读者喜欢,且又好稿不断,即便地老天荒,阿昆也不愿频频调换镜头.欲投稿者,请速致函E-mail:yukun.yang@163.com.  相似文献   

19.
阿昆 《北京档案》2006,(4):43-43
开场白:本期有两个亮点:一是从去年11月至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邀请档案人员利用档案史料,做了多期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的节目.为此,阿昆特邀该栏目主持人文林、编辑李娜笔谈"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二是叶先生提出了形象而又新颖的"辞海不是小说"的论点,以此区分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不同定位,进而说明档案馆根本没有休闲功能.欢迎大家就此争鸣.  相似文献   

20.
席文举 《新闻界》2005,(5):7-11
三、对报纸产品设计者的要求 现在的报业人才队伍,能做新产品设计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采编人才,或采编管理人才.设计人才与采编人才、采编管理人才的不同,一个是产品的设计者,一个是产品设计的执行者.许多优秀的记者编辑,是稿件的采编高手,对报纸的版面栏目等零部件的设计和改进也可以提出很好的意见,但对宏观设计就可能找不着北.所以,一定不能将两类人才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