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雄 《武当》2012,(4):27-29
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尽,余者未事耳!"杨式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我老师澄甫先生不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杨式太极技击名家杨少侯先生说:"不是把对方打出去的,而是把对方松出去的。"杨式太极名家李雅轩先生说:"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尽,还有拘滞之力牵制。"  相似文献   

2.
陈雄 《武当》2012,(6):24-26
第六松空。全体空灵,应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应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传说,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跌而出。林墨根老师  相似文献   

3.
祝大彤 《武当》2003,(6):17-18
放松周身上下九大关节,是太极拳技艺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重视习练。 松踝 踝是脚与膝中间部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在九大关节中,它属于脚以上八大关节。中间拐弯的关节是下肢四大关节,上下联通的重要部位。 踝的位置仅次于脚,没有脚踝  相似文献   

4.
柳有才  殷光远 《武当》2011,(8):19-20
一、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传统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这种意的锻炼,仅仅是锻炼方法方式彼此有所不同而已。太极拳要求意识集中,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练拳之前做好准备活动,要有"动中求静"的思想准备,然后通过预备式站立片刻,调匀呼吸,集中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神凝意专。2、练拳时要特别注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支配动作,精神要提得起,头要向上顶起,两眼以平视前方为原则。同时做到"眼随手转,手  相似文献   

5.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严昭法 《武当》2012,(1):22-23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很多人对太极推手的内涵不十分清楚,往往使这项活动偏离了它的传统味道。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在日常练习和比赛中,出现以力降力、顶牛、较力的局面;有的则一搭手就推摔拖拉,脱手撞击,甚至施冷手成了散打。这样的推手练了好多年也没什么进展,也  相似文献   

7.
张天绪 《武当》2012,(1):12-14
一、上时曲蓄落时长(一)目的习练太极拳不应囿于某家某派或某某套路,而应细细品味和感悟太极拳的真髓和要义。太极拳所要向人们传达的不只是某招某式,她首先要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向人们昭示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给人们灌输的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力制大力的理念。所以,练太极拳以及学习太极拳推手时,要刻刻留心的应是太极拳的根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它们是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论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平时练拳看起来很慢,慢练的目的是要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相似文献   

9.
张天绪 《武当》2012,(2):21-23
六、野马分鬃(一)目的武谚云:"家伙响,野马分鬃往里闯。""野马分鬃"也有叫"渴马奔槽"的,言其急切,展现的是奋勇向前,冲破一切阻拦,奔向既定目标的刚毅、果决之精神。此动目的是训练肩背、手肘、腰胯、腿脚步法相互协调,用挤、靠、架、发等手法近敌作战的战法,步态要稳,手脚要和,一定要做到"手到脚也到",若"脚到手不到"或"手到脚不到",则"接手定不妙",忌之。  相似文献   

10.
师平 《健身科学》2012,(12):38-39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运动,放松是太极拳第一要素,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的根本区别,就像走路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打太极拳时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血气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打太极拳时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  相似文献   

11.
陈雄 《武当》2010,(1):16-18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并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用手来指挥完成的。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相似文献   

12.
陈氏传统太极拳动作难度大,有些人望而生畏。其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在演练陈氏传统太极拳时,胯没有放松,上身不中正,突瞥弯腰,肌肉紧张,致使膝盖受伤,既练不出拳架,更谈不上太极,当然健身效果就更难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久而久之,对陈氏传统太极拳失去信心,甚至还错误地认为陈氏传统太极拳只是年轻人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3.
周家和 《中华武术》2007,(12):30-31
一、善于用意,合理用力"善于用意,合理用力"是太极拳推手以小力胜大力,以巧力胜拙力的首要前提,也是太极拳的最大特点。人的动作是由"意"来支配的,意念指导动作,"意动形随"就是这个意思。用意就是注意和练意。在推手过程中,既要始终精神贯注,又要时时注意,思想要放松,"松而不懈",用意适  相似文献   

14.
牛胜先 《武当》2009,(12):16-17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  相似文献   

15.
陈雄 《武当》2013,(5):23-24
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2010年2月2日12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扬名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问:先生,拳谱上的海底针是用手指尖点,先生您却用拳峰杵;扇通背拳谱上讲的似乎是横劲,您用的却是直劲;抱虎推山的抱势好像是肘弯用力吧?您的用法却是用肘尖摆打……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样做已经不是太极技法了,先生怎样解释?答:知道什么叫内外有别吗?对于太极拳来说,套路演练是一回事,实用招式则是另一回事,二者存在很大的  相似文献   

17.
吴冲锋 《精武》2008,(5):19-19
太极拳推手动作主要有八种:搠、捋、挤、按、探、捌、肘、靠。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一、棚: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搠。  相似文献   

18.
张宝银 《武当》2012,(9):21-22
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9.
孙万智 《精武》2009,(6):54-54
“四两拨千斤”这一武术技法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静:静就是安静,平心静气的意思。学太极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静。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念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