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融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融合,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提升自身公信力与权威性,就必须发挥广播深度报道优势,通过移动收听、形象说理以及声情并茂优势在众多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向社会大众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广播报道。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国的广播音乐节目在90年代后进入高峰,达到了飞跃,但其发展中,面对电视,唱片业、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冲击以及听众接受方式的变化,又使广播音乐自身的权威性逐渐消解与丧失。为此,作者进行了寻找优势,重塑权威性的思考,从广播媒体本质、音乐的艺术形态及信息传播的本质等入手,提出了未来广播音乐节目的“四化”形态一音响高质化、音乐背景化、传播个体化、信息主观化。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向新媒体时代跨越,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现在我国实行的四级办台,即国家、省、市、县四级.融媒体时代,作为四级办台中的最后一级,县级电台、电视台必须要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县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更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较高的主持水平.本文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的大背景下,县级播音主持人应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融媒体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担负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场景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成为"场景"之争.场景意义的凸显带来是传播格局的变迁、用户地位的提升、信息消费场景的移动化转变以及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本文借助场景理论的研究视角,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竞争力和效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更多的网络知识信息,增强人员的热点抓取"网感"意识,使转型与自身发展不冲突.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区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转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新闻节目自身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恰逢融媒体时代到来,将自身特点与融媒体相结合,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去除积弊,以宽广的胸怀拥抱融媒体,以听众为中心,满足他们的需要,实现广播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和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广播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挖掘广播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本文先就新媒体时代对广播媒体的冲击作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发展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市场化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策略,包括落实大数据营销、打造融媒体平台、广播的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形式、主体、内容和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媒体融合的新业态给传统广电记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如何促使记者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融媒体环境下"华丽"转身,实现创新发展,这是需要每一个媒体人认真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使得广播电视台传统的新闻编辑以及播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广播新闻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不相符,融媒体时代的形成和发展衍生出新形式的、便捷性更强的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作出改革和创新,将新型的理念运用在广播电视台新闻发展中,使其在新时代顺利发展,而这需要新闻编辑积极学习、积极进行转型.对此,笔者分析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转型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媒体传播方式来说,融媒体是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为满足现代人群的信息需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意识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开展相应的新闻编辑工作.本文中通过对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人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积极地追随时代的脚步对自身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并开始逐渐和新兴的媒体进行合作,而这也加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认真分析融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升广播文艺节目在整个媒体行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进传统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品质、用户意识、媒体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微电台﹑电台APP的发展应用,媒体融合正日益加深,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电台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形态的巨大改变?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媒介不断移动化﹑融合化﹑个性化的现实?本文通过梳理媒体融合下我国广播的困境,提出广播应立足融媒时代实现媒介技术﹑传播模式﹑生产机制﹑盈利渠道等多方面创新.文章认为:未来的广播创新将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建构基础,以新媒体特性为导向的智能电台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谢文静 《新闻传播》2023,(6):101-103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广播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如何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广播媒体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推出的《我的家乡在振兴》融媒体系列活动探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广播+新媒体”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报道,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邱翔 《中国广播》2015,(3):16-18
本文以"媒体场景"理论为切入点,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媒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通过抓住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来重新构建广播的媒体场景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本位坚守、强化伴随性和内容产品及平台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来寻求新价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体技术的兴盛,打造了全新的受众接收信息的模式,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影响。而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生存空间遭到压缩,功能也在逐渐弱化。但深度报道凭借高质内容的优势,在数字媒体时代仍有立锥之地。从深度报道创新"中央厨房"模式、构建适配场景、打造优质内容、转换叙事角度这四个方面,探析融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创新发展之路,对深度报道的发展具有良性引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是以发展为前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人力、内容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本文主要分析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播音主持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播音主持方式"套路化",播音主持内容"被弱化";探讨如何构建播音主持角色地位及价值;提出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播音主持的价值坚守与应对策略,坚守舆论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新颖、双向互动等突出优势迅速获得了受众的青睐,新媒体受众量高速跃升,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我国媒体领域的传统格局。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纷纷通过与新媒体融合谋求发展,掀起了新旧媒体共同传播,传播渠道空前开阔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是电视媒体人共同思考的课题。本文立足于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对其创新转型路径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便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给予了高度重视,这对传统广播来说,不但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如何维护自身的地位,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融媒体时代的内涵和特征,其次对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广播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县级广播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传统主流媒体,只有积极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抓住融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地自我突破、自我革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县级广播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困境,探讨了媒体时代县级广播如何实现自我革命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