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和规划网络为例,基于复杂系统理论首先分析其网络特征值,然后研究网络受到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时的可靠性,发现规划网络能够更加有效地抵御攻击,但是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络面对蓄意攻击时表现出脆弱性,应加强保护关键节点和关键线路。最后对比两个网络节点失效和线路失效后的情况,结果表明:站点和线路的重要性随着网络的完善而不断改变,关键节点逐步转变为郊区乘客进入中心城区的换乘车站,而关键线路则由一二四号线逐步转变为连接浦东新区的线路。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跨境电商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对网络的抗毁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与跨境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进行对比分析了跨境物流网络的特征,构建了跨境电商物流网络模型;然后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的抗毁性测度指标:网络风险效率和网络损失效率;最后通过随机破坏和基于介数的蓄意攻击两种攻击策略对网络的节点和边的抗毁性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跨境电商物流网络是一种典型的无标度网络,蓄意攻击对网络所带来的影响是大于随机破坏的;在网络安全维护中,要尤其注意关键节点和边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高速铁路信息中提取610个站点以及3 058个列车的信息,基于L空间建立高速铁路加权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络为小世界网络。当节点度大于等于6时,网络呈现无标度特征。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网络的可靠性试验发现,对边或节点进行蓄意攻击比随机攻击破坏性更大。其中,只要对极少的最大度节点或最大介数节点进行攻击,就能造成网络全局效率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使用Repast工具从物流的角度仿真分析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问题,并探讨在随机干扰和有意干扰的因素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问题,为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问题的研究、以及鲁棒性优化调整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复杂网络、Repast(recursive porus agent simulation toolkit)仿真的方法综合分析风险传导下的供应链鲁棒性问题。首先对供应链的风险传导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复杂网络的静态拓扑连接特性,给出一种以列昂杰夫矩阵及其欧几里德范数作为度量供应链鲁棒性指标的方法;继而基于Repast S仿真分析风险传导下的供应链系统鲁棒性表现,得到在供应链网络中节点企业(点)和企业间联系(边)最初出现风险时对供应链鲁棒性影响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朱礼龙 《现代情报》2018,38(2):18-23
概述了引致供应链系统信息安全的因素,从供应链网络集成化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人际情报网络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竞争情报方针对供应链系统的竞争情报工作路径,提出供应链系统反竞争情报工作的2个工作重点和5个主要工作环节,即确立供应链网络集成化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人际情报网络两个工作重点,明确核心节点及其主导的供应链共享信息平台数据库、非核心节点的机密信息及其存储的供应链系统的机密信息、第三方机构的网络系统、节点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节点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等5个主要工作环节。最后,从供应链网络集成化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的人际情报网络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信息安全的供应链系统反竞争情报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7.
复杂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复杂装备制造业及其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集群系统开放性、集群主体异质性和创新过程动态化的综合视角,研究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核心企业、科研机构和专家型公司、政府及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等为关键成员,以知识为关键要素,具有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三个层次的立体化创新网络系统。并对该创新网络中各关键成员的重要作用、成员间相互关系、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复杂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视角,以广西和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研究其跨国合作的发展机制并进行MATLAB仿真模拟。得出以下结论:广西与越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合作日益深化,在发展初期具有较大的网络密度,随着节点企业数量的增多,密度有所下降,最终趋于平稳,显示出整体的合作网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不同的演变阶段应当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以促进整体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海蕊  盛昭瀚 《软科学》2017,(6):120-124
将应用于宏观经济系统的Inoperability Input-output Model(IIM)拓展应用到供应链鲁棒性评估与优化方面,并根据供应链节点间相互关系特征,提出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相互关系矩阵评价方法对IIM核心部分进行了改进.以不可运作性和经济损失为指标对突发事件冲击下供应链各节点及整体的鲁棒性进行了评价,尤其对网络间相互依赖关系导致的扰动连锁传播而形成的间接影响进行了量化,以便识别出脆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鲁棒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专利分析是有效刻画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构成进行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专利统计与专利地图方法,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分析思路与流程,并以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阐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具体分析过程,并给出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优化策略,旨在从专利视角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指导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化创新学习网络对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剖析集群学习机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学习网络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知识技术的外部学习引进和内部学习再创新是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学习机制形成的主要途径,创新的关键在于显性知识技术的高效转移与隐性知识技术的学习转化;徐工集团是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式创新学习网络的主要引领者,但其自主创新及引领带动能力亟待提升;网络中间层次的企业发展较快,但企业规模实力偏弱制约了其在网络中的创新骨干和传导带动作用。据此提出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骨干企业的中坚传导作用,加强同集群外部先进科技企业的学习合作,借助互联网放大集群式创新核心优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树满  原长弘 《科研管理》2022,43(4):103-110
   本文以特变电工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持续的自主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平台、通过持续重组和并购整合行业关键技术和创新资源、汇聚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并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持续引进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以及持续创新等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我国全局发展与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工和潍柴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突破路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结果”的整合视角探讨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演进路径和核心要素。研究发现:第一,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多项技术集中突破、多类产品集体创新的特点,其技术突破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到改进升级,再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技术与产品全球引领的过程; 第二,支撑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能力由资金与技术、关键人力、研发与产业布局能力构成,并不断演进,实现由内部管理到外部治理,再到全面协同。本文研究结论为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史丽萍  吴俊 《情报杂志》2012,31(7):86-90
针对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海洋工程锚泊装备产业,从国家层面和专利权人与发明人层面进行全球专利数据的检索和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海洋油气能源开采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锚泊装备产业的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在B63B类专利技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在核心专利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在锚泊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上发展迅速.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国海洋工程锚泊装备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2009—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核心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从先进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高端服务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端服务FDI与先进制造业和其细分行业下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学业有显著正相关性,与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不相关;而高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与其它服务行业FDI相比,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为广东省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8.
杨武  胡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45-153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 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较高,区域边界对其专利合作的影响逐渐增强.(4)在跨区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北京处于核心位置且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江苏、广东扮演"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中心,也是其他区域之间的桥梁.研究启示为:应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各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均衡发展,形成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9.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地区和评价产业4个方面,对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及实践,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目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既非常多样化又具有一些共同点。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征,提出对其创新力和竞争力进行归并评价。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独有的特征,提出一种适合其特点的产业创新与竞争力评价方法,即从产品(装备)的视角,通过分析其产业产品的研发竞争状况,来综合评价其创新与竞争力。最后,以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例进行实践和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