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政策界限日益淡化、宽松,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及公开、公正、公平的新闻惯例和操作方法得到社会公认,都为媒介在公共危机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增加了许多可以引证的实例,从而为深入思考和探讨传统议题拓展了广度和深度。媒体应行使社会守望职能,充分满足受众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众知情权,尤其是在诸如新型急性瘟疫、生化危机、恐怖危机等这样的公共危机中,保障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媒体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python对国内11个数据新闻栏目进行爬取,共筛选出579篇健康类数据新闻。笔者将这11个栏目分为财经类媒体、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门户网站四类,并根据健康类数据新闻的报道议题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2015-2018年我国健康类数据新闻增长迅速,且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健康类数据新闻最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在健康类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议题选题偏生活化、对于健康素养、医患沟通等非生理健康类的议题关注较少,且在社区医疗、临终关怀、远距医疗等领域存在报道空白。通过SPSS卡方检验,发现报道议题与媒体类型、数据类型、报道范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苏蕾  蒋清 《新闻世界》2022,(11):51-55
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读者获取生态议题意见性信息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影响力与原创性选取了2021年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红辣椒评论等6家媒体或平台关于云南象北迁事件的评论文章,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探讨新闻评论中生态议题的议题设置和话语策略。研究发现,该议题主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议题”“人象冲突议题”“北迁原因议题”建构了中国在生态困境面前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并总结出重叙述、重数据和重阐释这三种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就公共议题发声的新平台.处于社会中间位置的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意见表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政治传播和新媒体变革中值得关注的议题.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到的数据发现,目前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频率较低,且意见表达行为大多停留在点赞转发等浅层次上.议题关注度对中产阶层意见表达具有较大影响力,对时政新闻越关注的中产者越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群体的内在效能感显著高于外在效能感,而外在效能感对中产阶层的意见表达频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内在效能感则不具影响力.这说明中产阶层虽然对自身知识和能力较有信心,但会觉得自己的表达产生不了实际作用而趋于沉默.  相似文献   

5.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代表官方的传统媒体在雾霾议题塑造中面临着巨大挑战.政府与其自身的议题面临被疏远的窘境:孤岛效应、语言鸿沟、去中心化等等现象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断裂问题日益明显.公共议题的对话、协商困难亟待解决.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协调,以共同塑造一个有效互通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体育争议是公共争议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事件为例,分析这两大争议中媒体的不同报道偏向,探讨媒体对争议性议题的标签式呈现,指出体育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是体育争议的核心所在,争议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超越金牌、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路透新闻研究院概述了2021年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并从中归纳出了21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虚假新闻与媒体信任、社交媒体与数字新闻学、新闻编辑室与新闻生产等不同领域,对于回顾2021年的全球新闻研究前沿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3)
本文以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冲突性议题如何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框架以及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公共性及其特点做了详细阐释。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在社会权力竞技的过程中被逐渐凸显和放大,通过媒体呈现进入公众的话语空间。为了体现媒体的公共性,媒体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公共领域"框架和"社会共识"框架去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但是,在喉舌理念和市场理念的双重压力挤压下,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呈现出"差异性"、"片面性"和"破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新闻应该是什么?——今天白宫应该向媒体发布的"新闻台词"、"新闻关键词"是什么?每天,由美国总统在白宫召开的最高层会议,主要的时间讨论的不是别的,而是通过一个口径、一个关键词,确保美国媒体乃至世界各国媒体与政府都关注的议题。这个由白宫策划出来的议题,把议题设置和新闻选择的权力紧紧地抓在手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分析经适房报道,从意见呈现的角度,考察新闻媒体在常规报道中如何呈现争议性公共议题中的各方意见。研究发现,"经适房"在主流媒体上的报道多是叙事层面的呈现;报道中的表达主体较为多元,各方意见发言者形成了一定的对话,不过整体而言报道遮蔽了议题的复杂性,模糊了议题的争议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新媒体、社交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中的议题设置功能被重新检验。垂直媒体的权利逐渐向水平媒体转移,传统媒体提供议题设置的第一层议题对象,而社交媒体提供第二层属性,二者可能在主题上达成共识,但在属性上存在分歧。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通过议题设置让新闻舆论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本文以福建省的媒体议题设置为对象,分析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中进行传统媒体议题设置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2012,(9):45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在2012年7月号《两岸传媒》刊文,认为需要警惕媒体设置的伪冲突议题。面对一条新闻时,媒体和记者习惯于发掘事件的冲突点,来提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和臆造冲突,为了营造争议氛围而扭曲事实本身,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价值和复杂的事实简化成一个虚假的两难冲突,然后在"虚假两难"的伪议题中赢得点击率。有的刻意夸大冲突,选择性地报道两边最极端的观点,制造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所形成的一些新兴的新闻栏目进行观察,说明了这些栏目独特的新闻产制过程,并讨论其对于公共议题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舆论社群心理趋向理性,网络公共事件相关舆论议题演化有着由浅入深、逐渐聚焦的特点。多样的信源、公开的讨论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个案,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议题的演化路径,并试图探讨网络舆论演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恒 《新闻爱好者》2012,(13):33-35
近年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越来越多地走入公众视野,并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是上海的主流报纸,历史悠久、发行量大、题材广泛、读者过百万,也是上海最早涉及自闭症报道的媒体之一。笔者以《新民晚报》的自闭症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自闭儿家长、新闻从业人员的访谈,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试图梳理自闭症报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大众媒体的自闭症报道虽然以"健康信息"的面貌出现,但更多侧重于人物故事、生活境遇、社会保障乃至政策领域的报道,呈现出从个人健康议题向公共健康议题转变的趋势。而大众媒体对自闭症的正确构建、科学传播与引导,对于受众的认知和行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转型的进程不断深入,新媒体环境下的调研报道面临诸多新变革。本文认为,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是新时期调研报道的主要使命;在报道议题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公共议题应成为新时代调研报道的主要方向;调研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对社会调查法的运用以挖掘报道之"深度";在报道形态上,要突出故事化写作与融合化呈现。  相似文献   

18.
议程设置理论和纸草型社会李普曼认为,真实的世界太大,太复杂,变化的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简单化的图景来抓住外在的世界,这就需要媒体有所作为.①按照他的说法,“大众”是靠不住的.精英才能治国,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类似新闻供给机构的媒介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这样,精英治国和不可靠的大众之间通过媒体的互动,就成了议程设置的理论原型.1 972年,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报告: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当社会上出现连篇累牍的新闻事件报道时,媒介按照自身的议程设置,将自身认为是重要的议题优先报道出来,从而引起关注.在公共议程大幅出现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水平议题也在建构中,并有着与公共议程相融合的趋势.这里不得不提到唐纳德·肖的一个纸草型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衍生议题作为国际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发酵起到至关重要的议程设置作用.在宏观层面作用于海外受众对具体事件的感知与态度,在微观层面影响着国际舆论场的走向.籍此,研究立足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集中梳理了相关衍生议题,并从主体特征、传播方式和主题归因三个层面上对疫情的长尾效应进行追溯分析.针对衍生议题进行多方位的检视、归因与应对策略探讨,以期为重大公共事件的海外舆情监测与引导擎灯,优化海外舆论格局与国际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新闻网站面临着内容生产服务、双向传播互动、主流价值引导等全新课题。通过精准的议题设置、精心的平台架设、精彩的内容聚合、精细的服务供给,新闻网站可以有效延伸生产链、供给链、传播链,从而有力聚合公共民意表达,促进网络公共议题、党委政府议题的相互交融,推动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这是新闻网站担当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是参与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