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晓宇 《今传媒》2016,(11):86-88
爱尔兰著名导演汤姆·摩尔的新作《海洋之歌》改编自古老的凯尔特神话故事,这部纯手绘作品历时七年制作,以清新又怀旧的风格讲述了一个略带悲伤的现代故事.在艺术方面,该片入围第42届美国动画安妮奖七项提名及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在商业方面,该片于美国、中国、英国、韩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上映;在文化方面,该片浓郁的异域风情赢得了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喜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海洋之歌》为例,探究其如何从凯尔特神话中攫取创意,以动画为载体,进行当代故事讲述,寻求动画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的缺失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缺乏已成为国产卡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2007年推出的我国首部3D武侠卡通《秦时明月》系列和2015年暑期档大热的卡通《大圣归来》,由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呈现与传播,堪称近几年国产卡通的现象级作品,它们的成功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深入挖掘,辅以世界先进的卡通制作技术和技巧,给国产卡通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海洋奇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动画电影。人类缘于海洋,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认识、观念、思想以及衍生而出的神话崇拜、生产方式、民族习俗、语言文艺等具体形态。描绘神奇的海底世界和海边城市的人文风貌一直是众多动画导演孜孜不倦探求的主题。电影《海洋奇缘》中巧妙植入海洋神话、海洋民俗、航海文化、海洋精神和环保意识,其创作风格、创作主题、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段充分体现了南太平洋与众不同的海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韩颖 《出版广角》2018,(2):93-95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成名作,他以笑谑式手法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其中饱含对民族存亡的担忧与对爱尔兰民族反抗精神的颂扬.乔伊斯希望以笑谑式的故事揭示爱尔兰人民的悲伤,表达对殖民者的愤怒,唤醒爱尔兰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奇书,以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诡谲的神怪形象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优秀蓝本。但古书中所记载的神怪造型怪诞狰狞,故事描述简单松散,在动画中进行运用时还需进行再创作。本文基于其神怪形象的动画应用实践展开,对相关的动画案例进入深刻剖析,探究动画再创作的方式。动画再创作多用拟人化造型手法改变神怪怪异造型,并根据剧作要求对神怪原型进行创新性改编,赋予它们新的角色定位,塑造出有古老文化背景的崭新形象,带给受众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动画作品作为动画产业链的龙头,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动画产业要发展,要产生文化影响力,要在经济效益上创造奇迹,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最根本的是要有好作品。"湖南宏梦卡通2010年春节档推出了影院动画《虹猫蓝兔火凤凰》(以下简称《虹猫》),不敌同期的《喜羊羊与灰太郎之虎虎生威》。  相似文献   

9.
吴佳 《传媒》2018,(10):14-16
刚刚成功落幕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统一,办展规模、参与人数、交易金额、节展效益等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愧是杭州乃至中国的文化金名片.作为从2005年第一届起就与动漫节共同成长的杭州原创动画企业,在浙江省市区各级政府、杭州市节展办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指导下,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卡通")以本届动漫节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示了公司的战略优势、发展成果和品牌理念.在发布会上,中南卡通发布了与央视动画、娃哈哈、马来西亚Animasia studio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同时部署经典动画IP《天眼》《乐比悠悠》三年创作内容、品牌规划和后续衍生开发规划,营造生态繁荣、促进跨界共赢,受到媒体和业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石虹  宋戈 《传媒》2016,(17):72-75
将地方文化融入动画电影中,是好莱坞动画创作青睐的表达方式。在上世纪的《阿拉丁》《花木兰》《埃及王子》等作品中,地方文化单一化、指向性强的表现特点明显,而当下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等作品中,地方文化表现得更加分散化、多元化,这体现出好莱坞在动画创作思维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发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与分析,思考这一变化趋势对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石虹  宋戈 《传媒》2016,(17)
将地方文化融入动画电影中,是好莱坞动画创作青睐的表达方式。在上世纪的《阿拉丁》《花木兰》《埃及王子》等作品中,地方文化单一化、指向性强的表现特点明显,而当下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等作品中,地方文化表现得更加分散化、多元化,这体现出好莱坞在动画创作思维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发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与分析,思考这一变化趋势对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日动画电影是当今世界动画电影界中的佼佼者,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追捧和市场的青睐。动画艺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动画形象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他们是影片中的大明星,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代言人。动画文化的精髓通过动画形象集中体现。美  相似文献   

13.
吴振尘 《新闻爱好者》2011,(16):150-151
动画作品作为动画产业链的龙头,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动画产业要发展,要产生文化影响力,要在经济效益上创造奇迹,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最根本的是要有好作品。"①湖南宏梦卡通2010年春节档推出了影院动画《虹猫蓝兔火凤凰》(以下简称《虹猫》),不敌同期的《喜羊羊  相似文献   

14.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故事》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经验方式和叙事策略,以期对国漫的创作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国漫《中医故事》为例,从动画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与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医故事》在叙事中注重主题的民族性、结构的创新性、声画的国风化和受众的全龄化。并为国漫发展提出建议:挖掘特色题材,坚持内容创新;加强监督引导,树立价值导向;打造品牌IP,延伸价值效益;利用传媒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结论】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逐渐成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辟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汐 《新闻传播》2009,(7):92-93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创作出一批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画片,且在国际获过大奖。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更多的是加菲猫、史努比、奥特曼等外来卡通形象。  相似文献   

17.
马晓娜 《传媒》2018,(12):88-90
以特定区域的文化考察为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研究提供一个合理可信的背景要比孤立地考虑影视动画文化风格有更大的优越性.不同区域文化给予动画以不同文化底色,形成了不同区域动画鲜明独立的文化风格.区域文化中内部文化精神与外在物质形态二者共同影响影视动画创作,内在文化精神决定动画影片的文化风格,同时,需要借助文化的具体物质形态作为物质媒介或传达途径来实现风格的可见.对区域文化与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影视动画创作的文化建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影片《萧红》取材自黑龙江省女作家萧红的生平,影片在展现萧红跌宕丰富的创作人生同时,也借由对萧红人生的影像重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北方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影片《萧红》中媒介符号建构的北国映像的研究;民族性叙事特色解析和影片与萧红原作对北方民族意蕴建构的对比探讨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萧红》中体现了不羁的向上与激愤交织的北方民族精神意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大众影像媒介,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记忆,通过屏幕表达民族情感、历史变迁,在传播民族文化、群族身份的追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55年,《哈森与加米拉》作为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共制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2020年9月,迪士尼真人影片《花木兰》在中国上映.虽然制片方进行了巨额投资和大肆宣传,但《花木兰》在中国口碑暴跌,票房扑街,原因在于影片有"文化挪用"之嫌,制片方改变主人公背景且有违中国文化的剧情改写让中国观众无法与影片内容产生共鸣.文章着重分析影片《花木兰》中女主角"女巫"身份的塑造及影片传达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