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家校共育的观念和模式逐渐兴起并深受各类学校的重视。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较为依赖家长的状态,因此,在此阶段采用家校共同育人的模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使用家校育人的模式,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协调配合,能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文章提出宣传家校共育、构建家校沟通平台、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充分发挥家长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等策略,以此助力家校共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关键。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与学校教育共同构成学生成长的共同体。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推动家校共育是必然的。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家校共育的积极意义,探讨了具体的共育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家校共育是全方位育人的必要途径。家校共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也迎来了家校合作共育新时期。学校需要在家校共育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家校共育打通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育通道,形成教育合力。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就家校共育的意义和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家校共育实践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家校合作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深入,暴露出教师越界、家长越界、家校间相互推诿与退让等弊端.因此,文章通过对农村地区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源,试图结合乡土特色,从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观、明确双方各自的教育责任、相互配合实现教育合力、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优化家校共育的对策,以期为厘清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  相似文献   

5.
家校共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创建家校共育合作体是当下家校合作的基本趋势。家校合作的障碍总体来看可以归结为家校价值观念差异、参与权利不对等和立场分歧等。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共建优良教育生态的具体对策:引导家长完善教育观念,奠定家校双方合作对话基础;重视家长教育治理权力,创造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条件;增加共识,弥合立场分歧,促进家校共育合作体建构。  相似文献   

6.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和环境限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举步维艰。对此,有必要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现状,提出家校共育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推动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提升。本文就针对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深入探究,以期推动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敏 《家长》2023,(20):55-57
<正>家校共育作为讲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关键路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致力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拓宽家校合作的深度及广度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构建高质量地理课堂的关键。鉴于此,本文以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作为切入点,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家校共育的价值以及影响因素,阐述家校共育的基本原则,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家校合作的路径。一、研究背景家校合作强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强调家长与老师协同育人。家庭教育从学生出生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就存在,对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随意性和包容性更强。学校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特征。  相似文献   

8.
家校合作共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教育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又赋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新的时代要义。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家校合作观念淡化、家校功能定位偏差、家校责任边界不清、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单调、家校合作缺乏实效等问题亟待破解。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填补政策空白,明确家校双方责权边界;制定工作计划,推动家校合作共育制度化;搭建家校合作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合作共育内容和形式;构建运行机制,推动家校合作共育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家庭支持与学校互动,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构建合作共建的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家校课程衔接、家庭任务参与、资源共享等策略为有效渗透家校共育提供实施途径。本文探讨了家校共育的意义和教学策略,呼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重视和实践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面世,使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虽然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当前的家校合作仍然存在着观念、责任划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妨碍了家校共育目标的实现。基于政策新规对家校合作的崭新要求,建构和谐文化有利于拓展家校共育的视野,赋予其新的涵义与方向。厘清责任边界,明确家校角色定位;强化专题培训,优化家校共育观念;深化家校合作,寻求高层次合作;搭建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共育方式。从而促进家校和谐共生,协作共育,实现全面发展而和谐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家校共育成为了教学探究和关注的方向,在家校共育合作理念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共同作用,通过多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共育展开探讨,通过有效的的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学生多形式的阅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不少家长由于平常工作繁忙,对小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不高,认为有学校老师在,家长没有必要关注孩子的日常学习,对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没有充分的认知。这种因素的存在,也给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立足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理念,就如何有效改善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汉芹 《亚太教育》2019,(10):24-24
近年来,家校矛盾日益突出,这一方面与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不同有关,另一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讲更是如此。因此,小学阶段探索家校共育,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就十分重要。本文将针对家校共育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总结经验,切实促进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14.
罗登喜 《天津教育》2020,(17):48-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完成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主要从影响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鉴于新时期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家校合作增加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家校携手共育,已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关键在于班主任。强化班主任的家校合作协作教育的指导意识,提升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沟通等指导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班主任“家校合作指导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教育界(基础教育)》2021,(16):F0003-F0004
一组课题:提升项目品质家校合作专家团队有了,专业队伍有了,专业课题也应运而生。2018年,《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迄今为止,全市共有家校合作省级课题2项、苏州市级课题12项、昆山市级课题90项,从昆山实际出发,在问题分析、方向引航、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典型榜样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形成围绕家校共育主题的课题集群。课题研究拓宽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与视野,对区域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破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与供给之间的深层矛盾等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家校合力协作不仅能促使英语教学达到良好成效,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互联网媒介的不断增多,有利于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更有利于创造良好家校共育的平台,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本文就新时代家校共育对高中英语的促进作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8.
陈永东 《天津教育》2020,(29):68-69
教育是国之大计,建设好基础教育,提高我国农村以及贫困山区教育质量,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而在农村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农村教学和城市教学的差距非常大,再加上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家校共育教学方式成了教师的重点。笔者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策略探究为论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是时代之需,育人之要。但在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仍然低效,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共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育人效果。并且,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家校共育机制存在缺乏动力、家长被动参与、育人工作滞后、培训边缘化等问题。这与当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相符。本文从三个方面明晰家校共育的功能定位,并对家校共育机制优化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力度不足、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不灵活、家校合作深度欠缺等问题.基于此,为了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和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深度挖掘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有效延伸,做好家校合作共育;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德育活动;健全德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