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治理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开启数字治理模式。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这一概念从内在逻辑、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研究的依托,是高校政务的助力,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态环境。基于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与要义分析,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策略,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走向。此进程中的多重博弈与困境需要政策的进一步调适。文章从政策文本分析角度,分析先行政策的内在矛盾与抵牾,审视政府行走于管理与治理之间的矛盾,力图厘清政府与高校的边界,重塑高校治理的外部结构,探究由管理走向治理的条件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近年来,承载高等教育重任的公立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却屡屡与行政官司“不期而遇”。身居象牙塔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母校“反目成仇”,进而对簿公堂。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折射出高校的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亟待嬗变。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界定,阐释高校传统治理模式的逻辑和具体运作,并分析传统治理模式出现危机、亟待嬗变的情势,提出并论证了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县域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复杂,外部治理关系多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未成熟。在CAS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刺激-反应模型,建立符合县域高校组织内部系统逻辑的高效治理模式;根据回声模型,构建县域高校与政府、社会等多重外部力量协同发展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探讨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机理,提出县域高校协同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高校内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政策扩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治理为政策扩散提供了基本情景,但现有文献缺乏国家治理视角下中西方政策扩散的比较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国家治理视角的基本内涵,在总结体制稳态的西方和渐进改革的中国在政治形态、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主要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策扩散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中西方政策扩散模式、机制和动力三方面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本文总结出中国政策扩散实践的三点基本经验,分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深化改革大局和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提出政策扩散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可以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与政策扩散的关系、府际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政策扩散机制的影响、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优化与政策扩散新动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政策扩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治理为政策扩散提供了基本情景,但现有文献缺乏国家治理视角下中西方政策扩散的比较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国家治理视角的基本内涵,在总结体制稳态的西方和渐进改革的中国在政治形态、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主要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策扩散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中西方政策扩散模式、机制和动力三方面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本文总结出中国政策扩散实践的三点基本经验,分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深化改革大局和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提出政策扩散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可以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与政策扩散的关系、府际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政策扩散机制的影响、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优化与政策扩散新动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管办评分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部署。从背景与动因看,管办评分离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新常态,是管办分离改革政策的深化,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观照下,解析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学理含义、权力性质,基于此从改革逻辑出发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三角权力模型。最后从治理主体、权力基础、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阐释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框架及其要义,进而论述了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实践变革基本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组织治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党的战斗力,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以网格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价值耦合、结构转型、工具融合、功能整合四维度剖析"互联网"推进高校党组织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互联网"推进高校党组织治理现代化,必须重塑互联网思维,推动网格化党建,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协同性机制,以提高高校党组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回溯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实践,历经了专业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多边网络治理与国家中心治理的模式变迁。究其缘由,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技术变革发展与治理制度困境决定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制度的演进方向,亦形成了变革主义与保守主义截然不同的行动逻辑。两种逻辑冲突的背后,既展现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主体多元、问题纷乱、机制多样与目标多维的复杂局面,又隐含了等级固化、规则模糊与制度重叠的风险挑战。为此,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应维系国家权威、完善规则公约、创新治理机制与构建协调网络,实现制度转型发展与综合治理目标。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制度构建,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绩效管理和高等教育治理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绩效管理能够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促进高校阳光建设,故而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所倚重。此外,共同的理论基础、价值引领、协商过程和目标导向也为高校绩效管理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为此,应该在廓清高校绩效内涵、厘定高校绩效评价主与客体和价值主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校绩效的独特性和不同类型,科学地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田纳西州作为美国最早探索公立高校绩效拨款的州,经过四个阶段40余年的发展,完成了高校绩效治理模式由1.0向2.0的转变。与前期相比,绩效治理2.0改变了绩效结果仅用于预算奖励的模式,转而将绩效结果作为高校基本拨款的完全依据。这一改革在激发高校长期发展潜能的同时,也使绩效治理在促使高校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利益相关者感受、国家宏观战略落实等方面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本文基于政府、教育以及社会三重制度逻辑,通过对田纳西州绩效拨款与高校治理间逻辑冲突、内在机理、协同关系的剖析,提出构建多元化制度逻辑场域,强化各逻辑主体的共同价值取向,是降低改革阻力、化解各方矛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治理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治理工作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已经与国家治理工作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融合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政策要求下,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性进行检验,也是实现高校治理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路径。治理过程的政策化现象是现阶段高校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并且选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制约束是提高高校治理水平、推进其治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安全稳定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一环,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价值所在。当前,高校安全稳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协同治理理论为新时期高校安全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指引和价值路径。我们应该从培育高校安全治理多元协同体、健全基于同一性原则的高校安全协同治理制度、建立高校安全治理信息和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完善高校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等四个方面建构高校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安全协同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985工程”建设的废止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开始从身份固化走向契约管理,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与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从政策目的、管理机制、资金分配和评价方式四个维度入手对“985工程”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透析“985工程”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共性特征,而且可以揭示出重点政策调整过程中包括教育价值取向、权力配置模式、资源配置模式、高校评价方式等在内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  相似文献   

15.
李安琪  洪明 《江苏高教》2021,(10):116-124
近年来经合组织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软治理效应愈发明显,治理内涵也实现了从"外延式"到"内涵式"的整体性跨越,因此对其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历程进行探究凸显出战略性、时代性.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治理的主要形式为"政策网络的分析范式".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组织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内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律基础、指导理论、主要政策等对成员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产生了不同且持续的影响.在概括不同时期政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出其政策发生的演进逻辑,可有的放矢地总结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分散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带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相互衔接及治理的难题。出于对包容、公平和优质的终身学习体系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关于建立高等教育弹性学习路径的跨国研究项目。文章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实践,分析相关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建立弹性学习路径的政策与实践。在政策领域,各国政府普遍通过制定一套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国家政策框架,配以国家资历框架、质量保证以及资助机制等支持性的高等教育治理政策工具,推动弹性学习路径的实施。在实践领域,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发挥主动性,如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入学途径、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衔接和创新高等教育提供模式来推进弹性学习路径的实施。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的新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有关高等教育弹性学习路径的政策与实践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终身学习的推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作为公共治理范式的理想类型,分别对应于高等教育治理的"国家控制"逻辑、"民主回应"逻辑、"绩效责任"逻辑、"法权平衡"逻辑。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国家在四种理想类型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式中分别扮演行政指令的发布者、行政法治的守护者、质量的监管者、合作伙伴关系的促进者等角色。实践表明,不同理想类型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式通常以"混合"模式同时出现,等级、法治、市场以及网络等不同类型的治理话语与隐喻相互交叠,因应了高等教育治理中多元且冲突的利益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自从高等教育诞生以来,高校和政府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从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来看,高等教育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放权或收权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对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重构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治理关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在技术赋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出现了逻辑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理念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基于经验转向注重科学,治理体制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在逻辑转向的驱动下,需要将转变固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灵活机动的治理模式、优化开放共享的治理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高等教育治理转型应完善顶层设计,破除信息数据流通的多重阻碍;加强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服务效能,推进区域不同高校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一个兼有公权与私权的非营利性组织,是现代化法制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权力主体。既有研究对高校规章制度的合宪、合法、合理方面的探讨较多,而对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逻辑、权力主体、失范原因等分析不够,对其治理方法的探讨不够。文章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规章制定权及其异化的原因,并以学生管理制度为例,提出了高校规章制定权失范治理的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