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德宏工人日报社社长文学博士、高级编辑。现任工人日报社社长。曾六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通讯《寻找时传祥》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选入全国初中、高中语文课本。著书有《新闻的审美传播》《中观新闻论》《新闻演讲录》《孙德宏社评选》《凝望——一七几几年:曹雪芹康德们的故事》等10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领军人才"。国内多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文学院博导。  相似文献   

2.
朋友之间孟泰、王崇伦、吴运铎等英雄模范人物,与工人日报社长郭国涌都是好朋友。有人问国涌:“你究竟交结了多少朋友?”他也说不清楚。不过可以这样讲,在工人日报三十几年里,凡是他采访过的先进人物,几乎都同他结成了好朋友。 1949年至1950年,国涌采写了李凤莲、李永,他们就成了知交,来往了十几年。五十年代初,国涌在鞍钢采访,又结识了孟泰和王崇伦。从此,他和这两位老模范便又结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3.
计泓赓 《新闻三昧》2007,(12):12-13
身材魁梧、嗓门大、底气足,一派工人气魄,这就是陈用文同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早在1949年初,我们一群刚从华北大学结业到平山新大众报工作的青年学子,还未及拿起工作,北平就和平解放了。我们参加了进城学习后随报社队伍坐着马车进了北平,参与创办  相似文献   

4.
孙德宏:《工人日报》社长、总编辑;美学专业博士.作为一张主流大报的社长、总编辑,他不又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出版了一本学术价值颇大的专著.对这本由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出版、名为《新闻的审美传播》的专著,其实,业界不少人都很好奇: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为什么要去做看上去有点儿不着边际的"美学研究"?"新闻"与"审美"扭在一起,是不是"乱点鸳鸯谱"?理论研究究竟给这位业界老总的"本职工作"怎样的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新闻界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21世纪?新时期的传媒应坚持什么样的办报方向?新闻队伍要提倡什么样的作风?新闻学术界专家们说:工人日报新闻扶贫行动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两种新闻价值观的本质分野中共中央宣传部刘祖禹我个人觉得,工人日报的新闻扶贫活动是一次思想容量巨大、新闻内涵非常丰富的行动。它不仅在工人日报自身的历史上将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在整个中国新闻界也有着震聋发聩的作用。可以说它起到了一种“头鸟先飞”的效果。尉健行同志对新闻扶贫行动发表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这说明新闻扶贫的方向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总观一年零九个月的新闻扶贫,在我看来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闻窗》2010,(2):5-6
记者:遵义日报社发展现状如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戴林:遵义日报社现拥有三报(《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遵义广播电视报》)三刊(《遵义》、《遵义通讯》、《遵义旅游》)一网(《遵义在线》)七公司(遵义天泰广告传媒有限贵任公司、遵义浮嘉报刊发行物流有限公司、遵义日报社印务总公司、遵义水木文化传播公司、遵义港澳大酒店、港澳食府、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审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过去人们并未提出"新闻的审美传播",但在实事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会涉及到:一、从审美高度认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无疑是人类在精神层面把握物质世界和超越人自身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精神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自觉自由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二、新闻的审美构成及其有效传播。这表现在: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以"人是目的"的人文关切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三、思想的力量与审美的传播。新闻的"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新闻的"令人感动",会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的,是某种能够打动人的思想在人的情感维度上的审美反应。四、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这表现在:一方面,对新闻的接受者而言,是报道与当下人生的真诚亲近,是报道对受众的心灵呵护;另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者而言,对新闻的审美关切必须成为其自身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不能认为乃至期望新闻活动外在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人们尤其是新闻业者对新闻传播拥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交往革命"的理论。当时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发生了一场交通和通讯的革命,大众媒体和其他信息产业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世界呈现出进入密集型社会交往时代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新的媒体将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种飞跃式的发展,他们天才地预见到未来社会将出现一种崭新的气象,既社会的需求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又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衡水日报》即将迎来她的45周岁生日,杨淑强同志也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纪念——新闻从业30周年。回首这45年,《衡水日报》栉风沥雨,在历史的大潮中坚定前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回首这30年,杨淑强同志笔耕不辍,在时代的号角中执著理想,给新闻事业的发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党报经营和机制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新闻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党报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怎样的新态势?如何结合自身状况,在业务改革的同时,通过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使党报的发展具备更强的经济支撑?如何管理好子报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为科技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新闻融合、政治融合等,这时期传媒教育亟待改进的是培养学生"卓越严谨思考能力",而构成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元素之一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引才"、"掘才"、"借才"、"融才"来建构,而教师队伍则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人文与科技的融合等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媒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迎来的是机械智能化、人工智能化、大数据时代、全媒体时代。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是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垃圾信息,而这些人们都无法摆脱,信息化的到来对人们来说是幸运的同时也是灾难。当然有弊端的同时也有很多益处,方便了人与人间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到来,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契机,新闻传播行业也不例外,但每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创新。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存在很多弊病,这是很正常的,需要执业人员一点一点地改进。全媒体时代能够拓宽新闻传播的渠道,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多之又多的利润,还能够为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介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微博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其新闻传播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于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慈祥而朴素的老人、顶部全秃两鬓雪丝的脑袋昭示着他消耗于稿纸堆中的智慧量;高度的近视镜、微驼的背告诉人们他伏案工作的时间量,而健康红润的肤色或许得益于常年的奔波采访与写作.他的形象,他的事迹,贯穿于他33年新闻探索中的那份执著,那份拼劲,使我想起一首叫作《老树)的诗:“头昂然于云天里脚深扎于泥土中臂伸延于时空里却有满身的翠绿舞弄春风”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主要是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报道和解读,其中蕴含着很多美学之道。新闻记者不仅要如实报道时事,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因此在报道中要巧妙地融入美的概念,赋予新闻正面的价值,这样才能为社会树立共同的审美价值,对社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内容,并探索实现审美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使得媒体系统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为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新闻传播专业要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定义概述入手,接着阐述该专业当前培养现状,总结其转型措施,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界》2019,(11)
<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数据的选择与应用逐渐被各大媒体重视并应用,成为了媒体竞争的新重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将数据作为核心,围绕关键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生产,数据在新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融合与发展: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一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进行研究的新作。该书收录了三十余篇大数据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研究文章,如"基于自媒体出版的网络直播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尔雅讲堂为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楚乔传》在海外传播为例"、"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纸媒创新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数据时代下新闻价值对新闻类App的发展要求探析"等,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不再是一味地陈述某个新闻事件,而是要发掘新闻事件中的美学,引起受众审美心理的共鸣。在新闻传播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让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并且在日益竞争中占领主导地位,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闻的审美传播学研究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薄弱环节,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拟从新闻的审美构成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中信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断,总结了审美传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