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曹禺的《雷雨》第二幕的两个场面、两场戏,即鲁侍萍同周朴园在周家客厅相遇的矛盾冲突;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冲突。 我们读这段戏剧文学作品,要向它学什么?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它的思想意义是什么?我们教学戏剧文学作品应当抓住什么? 我认为学这段戏剧文学作品应突出讲解两个问题,应突出抓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历来是戏剧文学的热门话题。从作品1933年诞生以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不负责任的感情不是爱”和“仅仅守候不叫爱”这两个方面论证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论周朴园形象的深层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朴园是以恶者的形象出现在《雷雨》的戏剧舞台上的,可是每一次伴随着对周朴园人性恶的批判,我们便可以看到曹禺对周朴园灵魂深处内疚,忏悔,孤独,空虚的重笔描写。笔者认为,这一情节在剧中的频繁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它在暗示读者:周朴园不只是个吃人者,同时也是个被吃者;今天,他用“秩序”来毁比他年轻的人,殊不知昨天他曾是“秩序”的更早的特殊品。至此,剧作家把人们憎恨的情绪由周朴园这一道德个体上升到了对整个滞涩的封建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曹禺先生有过十分明确的界定:“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了家,坏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诚然,从《雷雨》这部伟大的戏剧诞生之日起,周朴园就被贴上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参关于《雷雨》中戏剧冲突的解说在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这部戏剧的戏剧冲突这样解释"课文一共有两场矛盾冲突,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第二场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对于这两种冲突的实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种认为冲突的实质是大家庭内部的罪恶。"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一个极其平常的人称代词,但到了戏剧大师曹禺的笔下,却能化平常为神奇,展现出无穷的魅力。《雷雨》的“相认”一场中,周朴园口中多次出现“我们”,通过对其分析揣摩,我们不仅能够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而且能体味到作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雷雨》(节选)通过“周鲁相认”和“父子交锋”两个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朴园这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虚伪冷酷、阴鸷狠毒的本质特征,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黑暗。在精湛的戏剧语言中,节选部分一共使用了26个破折号,精细入微地描摹人物语气,显示人物情态,透示内心世界,再现情景氛围,做到传情达意无不曲尽其妙。对这些破折号作一番品析,会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冲突,领略戏剧语言的精妙之处。一、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①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再次保留了曹禺的经典篇目《雷雨》,并把它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当探究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隋到底是真是假”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时,很多人的看法会集中到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认为周朴园坏得没有“人性”。“周朴园身上是‘人性’多一点,还是‘阶级性’多一点”成了—个新的争论点。  相似文献   

10.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体现了一定的复杂性。《教参》对周朴园形象曾作这样的归纳:它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资产阶级代表,一个虚伪、奸诈、凶残的剥削者。这如果从形象本身所具备的基本内涵(联系戏剧的积极主题)而言,这样  相似文献   

11.
学习《雷雨》时,同学们就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是假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我以包燕的发言为例,指导同学们如何写戏剧评论。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由少儿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回眸《雷雨》第二幕,从周、鲁邂逅交谈流露出来的片言只语中,我们能捕捉到青年周朴园的身影,看到这个“暴君”向善的昨天一页。30年前,青年周朴园留学德国回来,爱上了家中年轻漂亮、贤惠规矩的婢女侍萍,并与之生下了两个儿子。剧中提到的两件旧绸衬衣就是周朴园和侍萍相亲相爱的见证。30年后,侍萍提起它,一下子撩动了周朴园的心际。因为侍萍用一针一线绣成的“梅花”和“萍”字,无不包含着她对青年周朴园的一片痴情,同时也可想见周朴园当年对侍萍的感情。如果用有钱少爷玩弄下层婢女的套式来演绎,这两件…  相似文献   

13.
上完戏剧单元,我对任教的两个班级布置任务:每班准备两个戏剧。语音未落,同学们早已跃跃欲试,纷纷组合剧组。自导自演,改编排练,我做顾问,排练两周后汇报演出。  相似文献   

14.
曹禺在其力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周朴园的情感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有的人甚至崇拜他 !这就印证了西方评论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体现了审美的多样性。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看清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一者,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次写周朴园不忘旧情,如:保留旧家具、旧习惯 (关着窗子 )、穿旧雨衣、旧衬衫等,还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一切都显得周朴园多么怀念侍萍,对…  相似文献   

15.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有处称呼的变化 ,是周朴园心理活动的细微表现 ,值得咀嚼。一A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 ,很贤慧 ,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 ,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 ,后来 ,———你知道么 ?一B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 ,沉思地 )侍萍 ,侍萍 ,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 ,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请注意 ,前文的“我”“年轻小姐”在后文相应的变成了“我们”“这个女孩” ,称呼上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我认为这是周朴园心理变化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综观《雷雨》全剧 ,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编入了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节选),其中周朴园的形象历来备受大家的喜欢,也使得学者们多留笔墨。为周朴园的虚伪、冷酷、自私、无情而捶胸顿足,又为话剧大师曹禺的经典语言而拍案叫绝—笔者几次教授该文,感受颇深。特别是周朴园富有个性化的台词,内涵丰富、意蕴无穷,将一个伪善、冷酷、自私的周朴园个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节选的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两个场面来刻画周朴园形象的。一个是周朴园和前妻鲁侍萍的感情纠葛,一个是周朴园和亲生儿子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  相似文献   

17.
王燕 《现代语文》2006,(6):27-28
周朴园是《雷雨》剧中性格最复杂、心灵最隐晦、情绪前后反差最大的人物。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对周朴园的认识逐步趋于全面化、本质化、“人性”化。然而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少年们,透过周朴园一系列充满矛盾的言行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对这一悲剧人物的立体鉴赏,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下是我在完成了《雷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重逢这场戏的两节课教学内容后,以专题课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人性角度对周朴园这一复杂形象展开的延伸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它以其深沉的主题,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谨严的结构吸引着无数喜爱它的人们,使人每接触一次总会有一份新的收获。尤其对牵动着戏剧发展的重要人物——周朴园的性格把握,常是初读周朴园者和评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应当承认,曹禺先生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情节集中凸现了周朴园的惟利是图,反动残暴、冷酷自私,内心空虚、独断专横,不近人情的性格特征,同时,作者也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年轻时的周朴园曾经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先进思想和个人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以及他与侍萍的相爱等性格的另外一个方面。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廉刚 《现代语文》2009,(7):102-103
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悲剧。剧中错综复杂的周鲁两家的血缘或亲属关系和矛盾构成了全剧发展的条条线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要读懂《雷雨》先要读懂周朴园这个人物。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