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晚年的纪行诗《涉江》素有“小离骚”之美誉。诗人通过记叙渡江南下的一次人生苦旅,塑造了崇高、完美的艺术形象,有着典型而深刻的悲剧含义。《涉江》总共才60句,但字字力透纸背,句句倾诉心声。诗人想象瑰丽,“托义于物”,烘托自然,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抒情  相似文献   

2.
一读《涉江》 ,体味诗人人生之艰难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 ,为了祖国 ,为了实现政治理想 ,一生同腐朽的贵族势力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他的悲愤的歌唱 ,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涉江》为屈原被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间时纪述征程和抒写怨愤之作 ,是《九章》中的一篇。朱熹谈及《九章》时曾说 :“屈原既放 ,思君念国 ,随时感触 ,辄形于声。”“涉江”就是过长江南行 ,“旦余济乎江湘”句表明了题意。诗人被顷襄王放逐 ,离开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东行 ,到了鄂渚(今湖…  相似文献   

3.
鉴赏诗歌,不能不辨诗味。好的诗篇,诗味是多方面的。屈原的《涉江》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需仔细品味。1.情味诗,是以情动人的,是抒情的艺术。因而情味是诗味的主要方面。在《涉江》中,属原充分抒写了自己身处险恶环境时的孤愤沉痛的情绪,突出表现了其真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叙述流放途中的情况时,诗人用“反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诗作的写作背景”、“诗作的主要内容”、“诗作的思想倾向”、“诗作的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赏析了屈原《涉江》一诗,对其作出粗浅的评析,指出《涉江》一诗运用把神奇浪漫的幻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表现了屈原当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5.
言语形式是言语内容与情感的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揣摩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业。《涉江采芙蓉》一诗中,诗人以多重转折的言语形式,在多重矛盾中不断升华情感,终于将情感蓄积得愈加浓烈和深沉。《涉江采芙蓉》中设置的多重转折与矛盾是:美好在险远——“兰泽多芳草”;欲赠却远隔——“所思在远道”;离乡却还望——“还顾望旧乡”;情深却相离——“同心而离居”;知心难偕老——“忧伤以终老”。  相似文献   

6.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关于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男性,“涉江”者与“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四篇课文六首诗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内容提示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2.《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这首诗便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  相似文献   

8.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9.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10.
《涉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早已成为国内外大学、中学、师范等学校的传统经典教材。但是,目前教材中对该诗的注释,有不少地方值得研究。本文就其中几个重要地名注释的问题,提出探讨,抛砖引玉,希望有益于教材编写和同行教学。 一、“旦余济乎江湘”的“湘”  相似文献   

11.
“九义”小语教材第12册第3课是由《示儿》和新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组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通过“悲”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在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是通过“喜”表达为祖国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只存在于戏剧之中,在诗歌、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中,也都可以渗透、弥漫着悲剧性的气氛,表现出以沉郁、哀怨、悲愤、忧患为特色的审美质素。屈原的《涉江》就是一篇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这首诗同《离骚》以及《九章》中的其他诸篇一样,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杰作。在诗中,诗人描述了流放中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静夜》是他的优秀的咏怀之作,收在诗集《死水》中。诗人在诗中郑重地宣布:“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静夜》写于离美回国后不久。那时诗人闻一多正值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4.
《涉江》(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爱国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抒发自己悲愤心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正确理解诗中的几个联绵词,有助于我们认识屈原的为人及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诗中有这样几句: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云之崔嵬。”“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相似文献   

15.
郭洪洋  陈玺 《语文学习》2022,(12):40-43
<正>《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和诗史地位作了精确的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作为《古诗十九首》的代表作,《涉江》多次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在抒情方式和表现题材上体现着《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探究抒情方式和表现题材的焦点所在,值得我们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16.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与思乡”,学习要求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8.
学识过人、志行高洁的人,必定受到排挤和打击,这差不多成为古代社会的一条规律。屈原生活在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的社会,当然也不例外。《涉江》是屈原被第二次移逐江南时的作品。这首述志诗,抓住艺术美中的最主要的审美对象——人格,表现诗人一生在与恶势力的矛盾斗争中的美德。一、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人格美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一条传统的美学原则。屈原的作品“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歌》的“比兴”传统,进一步发展为比喻、象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使他在诗坛上声名大震,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本文试就《雨巷》所表现的内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追求,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可能会有助于对“现代派”诗的认识和理解。从《雨巷》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手法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作为“现代派”的一些重要主张。诗人曾说:“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论诗零札》)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倾向和追求。《雨巷》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情调。我们知道,诗人曾怀  相似文献   

20.
《涉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述志抒情的瑰丽诗篇。主要是写屈原被放逐以后,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到溆浦深山一带,独处山中的情况。诗篇描述了这段行程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在流放途中的悲愤心情。《涉江》是屈原《九章》诗中的一篇。《九章》是他两次流放中创作的九篇抒情短诗.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沿用旧题,流传至今.屈原为人忠信,廉洁、正直.他清醒地认识到:具有虎狼之心的强秦对楚国的严重威胁.因此,他一贯主张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楚怀王起初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