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8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的准备工作又忙起来了。中央为了协调与各友好国家的关系,决定派乔冠华在大会前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外交部东欧司的有关同志陪他去罗、阿两国后,回乌鲁木齐休息两天,由时任亚洲司副司长叶成章和章含之从北京去乌鲁木齐会合后,陪同乔冠华去巴基斯坦。 这天中午,叶成章和章含之赶到乌鲁木齐。下午向乔冠华汇报后,大家一起晚餐。那天,乔冠华喝了很多茅台酒,饭后他又邀众人在大厅里喝茶,他似乎很兴奋。 谈话中不记得是谁提到文化大革命高潮的1967年时,乔冠华被红卫兵抓去的事。乔冠华似乎一下子被激怒起来,猛然转头对章含之说:“都是你们整的!你们外语学院的造反派在外交部  相似文献   

2.
李根 《兰台内外》2008,(5):57-57
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来乔村是乔冠华的故乡。乔冠华逝世后,他的夫人章含之曾“三次回婆家”。  相似文献   

3.
一1990年章含之随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外事处(对外称外事办公室,1994年更名为国际合作部,章先后任副主任、负责人)。1992年我调任办公厅主任,与章含之开始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章含之对工作尽职尽责,非常认真,甚至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记得,199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云  相似文献   

4.
作家出版社新版《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是迄今最完整的章含之回忆录,很多照片首次在书中公开发表,图说均由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亲笔撰写。在这本回忆录中,章士钊之女、乔冠华之妻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人生起伏,用亲身经历记录了章士钊、乔冠华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风云,讲述了大红门里三代人的恩爱情仇。下文为洪晃为新版书所写序言。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外交史上有名的才子,他就是70年代做过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我与乔冠华沾亲带故,我的姐姐嫁给了乔冠华的儿子乔宗淮,我自然是宗淮的内弟.由于这点特殊关系,因此当朋友告诉我乔的第二任太太章含之写了一本有关乔冠华的书《我与乔冠华》时,便找来看.  相似文献   

6.
被算计的读书人 章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世所共知,本文只就先生的日常生活略为介绍:先生是一个赋性恢弘而有远略的人。他论政,论学,固然头头是道,但对于一些细微末节,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又毫不经意.他晚年离居上海,后因事到苏州。有人劝他就在苏州住家,并且介绍他买一所房子。那所房子在侍其巷,只有前面一幢是楼房,院子里栽了几棵树。他走去一看,就很满意说:“还有楼。”  相似文献   

7.
沈括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祖籍钱塘县(今属杭州市),母亲是苏州人,他曾长期寄居苏州舅家读书,并参加苏州发解试,还作为苏州举子代表受到宋仁宗召见。因而苏州是他第二故乡。一说后来“随母入籍吴县”(民国《吴县志》引同治《苏州府志》)。  相似文献   

8.
今天上午9时14分,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从太空中传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觉良好”。伴随着他略带昆山口音的声音,神舟六号飞船进入了预定高度轨道——从这一刻起,来自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的航天员费俊龙,就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苏州访客。  相似文献   

9.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新闻天地》2009,(8):61-62
《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谁在乎真相?毛泽东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章舍之、洪君彦、洪晃,中国最著名家庭的悲欢离合。这场婚姻超出了私人话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巨大投影、社会的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12.
在昆山市人武部有一位专职新闻干事,叫吴春鸣。10年前,他是昆山淀山湖边的一个放牛娃。他写的第一篇稿件就是牛。当时,他见有人不爱惜集体的耕牛,就写了一篇呼吁保护耕牛的读者来信,《苏州报》登了出来。1984年,陈墓镇招聘通讯报道员,吴春鸣被选中,从此他就集中精力搞好通讯报道。平时他喜欢往村里跑,了解实际情况,捕捉报道线索。一天,他在村里参加自来  相似文献   

13.
现年四十又四的苏州日报记者沈锡春,在姑苏古城的工商企业界,可以说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了。然而,令人羡慕的倒不是这个“修过地球”、学过“速成财务”、“干过‘供销行当’”的人,他敏捷的笔触下,近八年中已流出了3000多篇,计115万字的文稿,他的笔名——夕春,已为苏州企业界所熟知;更是因为他这样一位个子不高、品貌平平的新闻记者,有幸结识了一批“信得过”的“老板”朋友。长城电扇厂、香雪海冰箱厂、苏州吸尘器厂、达胜皮鞋厂……只  相似文献   

14.
被算计的读书人 章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世所共知,本文只就先生的日常生活略为介绍:先生是一个赋性恢弘而有远略的人.他论政,论学,固然头头是道,但对于一些细微末节,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又毫不经意.他晚年寓居上海,后因事到苏州.有人劝他就在苏州住家,并且介绍他买一所房子.那所房子在侍其巷,只有前面一幢是楼房,院子里栽了几棵树.他走去一看,就很满意说:"还有楼."看见树又说:"还有树."后面也不再看,就和人家议价.人家看他这样满意,向他索一万五千元.这在当时已是超过时价很多,本有还价的余地.不料先生非但不还价,竟付出一万七千元成交.等到章夫人晓得赶来看时,一切手续业已办妥,房子竟不能住!要卖,原价已经很高,绝对卖不出,租也租不上价,结果只有空着,雇人看守,另在锦帆路筑一新屋.  相似文献   

15.
提起苏州大名鼎鼎的振亚织物公司,就会联想到陆季皋,其实娄凤韶(1882-1955,名敏镐,号凤韶,以号行)才是振亚织物公司的大股东.他与陆季皋是同门师兄弟,且以其丰富的资历、雄厚的财力促进振亚织物公司成为苏州数一数二的丝绸企业.祖籍绍兴的娄凤韶少年时代踏入苏州丝绸行业,青年时期到上海发展,合股创办振亚织物公司,独资开设同童绸缎庄、云林丝织公司,在沪苏丝绸界声名鹊起,其所产云林锦一度引领丝绸时尚.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期上海的一家周刊在“图片·两人影话”栏目中刊登了幸生、雍和先生写的《选定唐闻生》一文。《选定唐闻生》作为“本期推荐”,上了封面,老总对其特别钟爱可见一斑。然而,这篇文章和“拍摄者手记”,加起来不过数百字,误讹差错却不下十余处。先看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节:“冀朝铸、王海容、唐闻生、章含之,其中3位女翻译,容貌各异,但衣着都是相仿的。当年黑白电视机还是个稀罕东西,所以也不知道她们衣服颜色的不同以及深浅。她们3位都是齐耳短发,不施粉黛,标准的当年女性打扮。”其实,女翻译只有两位:唐闻生和章含之,王…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已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我们积极实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资源、社会合作、开展延伸等,从小到大,打造出了"苏州大讲坛"品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并就"苏州大讲坛"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出版经济》2006,(3):41
书中包括影片导演--备受国际关注的中国大陆先锋电影女导演宁瀛的电影创作工作手记,影片主要演员--知名媒体人、出版人洪晃,知名作家、音乐家刘索拉,及特邀友情出演的著名外交家、作家章含之女士三人专门为本书的独家撰稿.  相似文献   

19.
美丽人生     
“我感到遗憾的是,”章含之这样写道,“我的一生中,所有我幻想过的美好的愿望几乎一件都没有实现,而我没有想过的事却都发生了,并且构成了我悲剧性的人生。” 这些伤感而自怜的话,出自一个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的集外文 民国时期活跃于苏沪新闻界的名记者薛慧子,后来变身为台湾知名画家薛慧山.关于薛慧山,我购藏有他写给苏州美专老同学、上海名画家钱定一的两页信函,以及一幅他的画展的宣传册页. 薛慧山写给钱定一的信函内容丰富,涉及曾和他有过多次合作的大画家溥心畲和张大千的逸事,也有他对无锡美专、苏州美专老同学的臧否.遗憾的是,他的字迹实在潦草,释读该函颇为吃力,请教了多位朋友也没有最后完成,只能暂且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