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下半年以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以“隐私”字样命名的图书,其中有《绝对隐私》(安顿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贞操隐私》(安静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单身隐私》(安淇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据某些媒体报道,还有《非常隐私》、《相对隐私》、《情故隐私》、《情爱隐私》、《男人隐私》、《女人隐私》等等。由于这类图书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受众面比较宽,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些评论和分析。“隐私”类图书大都是以“实录”的身分出现。曾经被称为“地摊文学”的“隐私”类期刊,大多是文学性与新闻性交融一起的离…  相似文献   

2.
’98的文学出版,从上半年到下半年,都有为数不少的热点,比如,由《尘埃落定》等作品构成的“长篇小说热”;由《马家军调查》及反调查作品杨成的“马家军热”;由“思忆文丛”、《走向浑沌》等作品构成的“反思历史热”;由《前沿故事》、《足音》等作品构成的“明星写书热”;由《绝对隐私》引起由《单身隐私》、《非常隐私》、《相对隐私》、《贞操隐私》等作品构成的“暴露隐私热”,等等。一个选题方向形成一个时期的热点,有  相似文献   

3.
媒体消费的后现代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继光 《新闻界》2003,(4):13-14
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大众文化在整体社会文化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彰显消费的后现代性,而媒体传播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媒体消费对文化的挑战马克思曾谈到过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在信息市场上流通的;便士报出现后,马克思又多次在《资本论》手稿中写道:报纸开始同面包、牛奶、肉、啤酒一起,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的时代当然还不能说已经是全民的“媒体消费”时代,但今天重温马克思的话,似乎让人有新的 理解。当今消费时代,商品化的逻辑浸渍着人们的思维,文化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也不是一个过时的题目。面对后现代,我们总是有话可说,现在似乎是时候对后现代进行“后现代之后”的言说了。从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了有关后现代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出版了《东方后现代》,该书于2002年修订再版。2006年我又出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在那段时期,后现代显然是一个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产业、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和作家都成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和产业基础。从文学的生产到文学的再生产,是文本脱离自身的纸质介质,经由资本、科技、市场的力量实现多种介质传播的生产过程。文学借由各种类型的表达形式,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受众的增加。文学的再生产过程是深深地嵌入到大众文化消费这个时代背景中的,文学再生产的逻辑遵循大众文化消费的理络。现从文学各个元素的转向中,分析文学再生产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22):51-55
当前对真人秀节目的功能认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真人秀节目只是简单地娱乐和消遣的样式,真人秀节目中的偷窥和隐私的特性也常被研究者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表征进行抨击。但是四川卫视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的实践研究证明,知识为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创新提供新鲜的主题元素和创作空间,并通过知识的娱乐化表达实现了"娱乐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魏殿林 《新闻界》2012,(8):26-29
影视剧作为一种主流的传统大众文化产品,近年在网络视频领域再次成为竞争的热点。本文从网络视频中影视剧文化消费形态的快速发展及竞争现状入手,分析当下文化消费的特征与趋势,拟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大众文化观的后现代性分析作为理论工具两种路径进行推论,提出两个学术追问,以从学界及业界的共识中发掘出这种新型文化形态所蕴含的重要潜在价值与昭示未来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赵斌 《传媒》2017,(17)
新世纪以来,媒介文化异军突起,根据媒介形态不同,形成了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类型.作为主流媒体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媒介文化实际上更加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以及媒介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为大众文化下的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肩负着传播新时期主流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成为传播学日益关注的焦点.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王月博士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新世纪媒介文化的变迁》一书,从新世纪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和网络四大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着手,以新世纪以来发表、出版的小说为对象,对媒介文化变迁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1.
当前,媒介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符号化趋势更加明显,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传播更加严峻。在媒介化社会的传播环境下,我国大众文化传播机制包括大众文化符号生产与传播、大众文化接受与消费、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解构和同构传播等三个主要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让我们领悟如何挪用“霸权”(hegemony,又译“领导权”或“文化领导权”)考察和阐释大众文化政治学,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锚定用以探究当下的以大众文化及其消费于其间具有隐形意识形态书写功能为特征的文化现实所急需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催生的一种颇具争议的后现代文学形式,其以独具个性化的美学特征和多元化的美学价值追求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美学价值视域,更加符合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受众对于通俗文学及高效交互需求的大众审美取向.由涂苏琴编著、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文学美学价值的理性审视》一书,立足于文化创新的角度,以更加理...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作者:阿尔君·阿帕杜莱出版:上海三联书店定价:38元全球化时代,大众迁移与电子媒体这对孪生力量,对大众消费模式、多元文化主义及族群暴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社会日益呈现出流离与散裂的面貌。《重构我们的文学图景——"70后"的文学态度与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5.
《消费时代与中国传媒文化的嬗变》引言 国内学界对传媒文化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般地说,传媒文化研究与略早兴起的审美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交织,在当代中国的学术格局中都属于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范畴. 在西方,文化研究主要是随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1964年成立而明确起来的一个学术领域.在中心成立前几年出版的一些著作,如理查德·霍加特的《文化的用途》(1958),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1958)、《漫长的革命》(1961),以及E.P.汤普逊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年),已奠定了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迈克尔·杰克逊的自传《太空步》的策划、创作、编辑、出版、营销、发行诸环节的仔细考察,总结了美国成熟有效的名人书出版机制:名人是消费热点(名人),隐私就是卖点(隐私),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代笔成为显规则(代笔),团队合作为制胜法宝(团队)。  相似文献   

17.
不论文学、艺术,传统或是大众文化,如今在市场的消解下统一成了“消费文化”。娱乐,是公众视野中众神追求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一等奖:《萌芽,在文学的土壤中》华东师范大学简雪指导老师:雷启立二等奖:《中国书业:呼唤出版经纪人》浙江工商大学刘丹指导老师:江翠平《大地上的异乡人——走近南京先锋书店》河海大学张春平《〈读者〉在大众文化期刊市场的品牌建设》武汉大学邓敏  相似文献   

19.
李莎 《新闻通讯》2013,(12):34-35
私人化、非公开性是隐私的显著特征。然而在当下,隐私话语尤其是普通人的隐私借由大众媒介得以公开表达,并且这种表达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隐私话语不但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并且引发了受众对其进一步的“消费”,这在情感调解类拦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以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为例,对普通人的“隐私消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探析。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当今对文化的多元化诉求.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扣多元,并正在由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走向文化是消费商品的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