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需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了解一些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但由于某些物理现象的呈现稍纵即逝;有的实验过程很短暂或很漫长;由于某些实验的局限性,不能马上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可以重复模拟,任意截取实验过程,再次呈现物理现象,还可以延迟或加快时间,使某些无法改变进程的物理实验根据需要随时加快或减慢,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之我见姚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或孤僻内向,忧郁早熟;或任性执拗,一意孤行,成为人们所说的“问题儿童。”究其原因,是由于缺损的氛围造成了缺损的心态。条件难以改变,氛围却可以营造。在对待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冰川的风格     
冰川,顾名思义,冰之河流也。但不同的是,河流总是波浪翻滚,自由奔放。而冰川却是身体僵硬,动弹不得;河流总是奔腾向前,一泻千里。而冰川却是固步自封,只能慢慢地往前蠕动。当然也有相似之处。河流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同样地,冰川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也可以把人吞噬,使你落入万丈深渊。河流有时会哗哗流淌,像是在低吟,有时又会翻腾咆哮,像是在高歌。冰川也是如此,有时会咯吱咯吱作响,像是在自言自语,有时又会发出轰然巨响,像是在大声疾呼,似乎不甘南极这死一般的寂寞。那么,冰川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大陆时,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4.
深度解读文本,再现语文魅力,需要我们挖掘文本的深井,汲取文化的甘泉以质疑深入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还需要我们沉潜文字的河流,拾取语言的珍珠,以想象创设情境,借情境体验审美。但从以往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或教参上的东西教给学生,而这些东西,大多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弄明白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产生,公式、定理的发现,规律的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猜想。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挖掘教材资源,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等都可以编成先猜想的探索性题目,或本身就是规律探索题,经过变式可以得到更多的规律探索问题。例如,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想一些特殊数的通项;利用类比法猜想特殊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某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等等。  相似文献   

6.
考察地图知识, 河流常是判读等值线图和剖面图的切入点;自然地理中,地形、气候、植被等各要素与河流密切关联;人文地理中,河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河流”在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的区位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地理中,古代文明的发源大都与河流联系在一起, 至今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对河流的治理与合理利用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永恒的主旋律。对比近三年全国各高考卷的命题方向, 不难看出河流相关知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 关于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更全面,作为化学实验的目标不仅有实验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且有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目标要求是:能从生活经验或已有化学知识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有实验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即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的能力;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化学实验问题的可能结论大胆作出猜想或假设,并能对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或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初步的论证,即猜想与假设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辉 《湖北教育》2005,(7):41-4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拉斯认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以下20个特点:从不气馁、自信心强;乐观、幽默;精细地观察事物;听人说话、观察事物、行动专心致志;口头或字表达能用类比的方法;全神贯注地读书或书写;完成作业后有兴奋的表现;敢于向权威挑战;习惯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能从他人谈话中发现问题;在从事创新工作时废寝忘食;能发现问题和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除了日常生活外,平时都爱探讨问题;有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数理化》2007,(11):26-26
亲爱的同学,请留心你身边的数学现象,随时用笔记下你发现的数学问题及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在你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找到了一种简便的解题技巧,你可以将它整理成文;对于你在学习中的感想,你想谈一些你自己的认识或见解吗?请拿起你的笔,将你的感悟写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教师常常为怎样撰写教学研究的文章而发愁,本文就如何搜集和调用素材谈三个问题。 一是教研论文的素材指什么?它是教研论文作者写稿时的原始材料,是在教研活动中采撷到的第一手实验资料,或在论文阅读、交流过程中借鉴来的参考资料和教改实例。这些素材的载体,可以是片断的言论式、数据式、案例式,也可以是整篇(本)的论著、报告、记录等。 二是教研论文的素材来源于何处?中小学教师可以从5条渠道获得教研论文写作的素材:l)在自己或别人的教育、教学体会与经验里提炼;2)在周边教改实验的成功或失误点上总结;3)在发现或…  相似文献   

11.
日前,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来自全省各市州的21位青年才俊登台献教,一展风采。这些课例,或活泼轻快,宛如山泉叮咚;或扎实从容,好似春风化雨;或自然潇洒,宛若小河流水;或激情跌宕,犹如江水奔腾……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些课例,折射出各市(州)教师对新课程的独特理解和体验,标志着对语文本质回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排比是最具有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方式之一,指的是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在演讲中巧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能够加强语势,激扬情感,产生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如果把演讲比作一条河流,排比就是推波助澜的劲风;如果把演讲比作一首乐曲,排比就是荡气回肠的强音;如果把演讲比作一幅图画,排比就是赏心悦目的亮色。用排比叙述事情,可以使事情的过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从而获得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例如,李兆军的演讲《快乐朋友》,这样叙述自己与好友之间的交往情况:可…  相似文献   

13.
发现教学法     
《中学生物学》2005,21(1):29-29
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发现的主体是学生;发现的过程主要是一种“再发现”过程;发现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4.
卢海燕 《辅导员》2009,(21):41-41
“探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方法,既可以作为长时间的专题进行研究,也可以直接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去;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比较客观的大问题,也可以是对细节问题的深入探寻。  相似文献   

15.
我,签名人艾尔费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或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者分开考虑,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可以去问、可以去想或可以去做的事情,提出问题是进一步明确发现的问题以及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有了问题自然需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无从谈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价值推导法是伦理学所特有的发现和证明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发现和证明任何行为或规范的道德价值,首光必须弄清道德价值终极标准:道德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究竟如何?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一个前提;其次必须弄清道德价值实体,亦即弄清所要发现和证明的行为或规范之事实如何,也就是行为或规范的事实依据;是否实际存在抑或纯系子虚乌有?如果实际存在,它属于何种行为类型?它的本性是什么?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另一个前提;最后用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来衡量这种行为或规范之事实,便可以发现和证明它们的道德价值;符合者便具有正道德价值,便是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违背者便具有负道德价值,便是不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治黄科技信息》2005,(1):24-27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km^2。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美国河流大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有: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其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2/3;太平洋水系,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等河流构成;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  相似文献   

19.
危赢  王世存  周竹 《化学教与学》2023,(17):27-29+35
课堂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化学课堂微创新指教学中通过学生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发现尚未知晓的知识或生成新“产物”,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活动。以“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为例具体诠释了化学课堂微创新培育的四个环节:创生、聚变、裂变、融合。为了实现课堂微创新,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史实,激发创意灵感;创设真实情境,激活问题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创新机会;种下“强国”信念,燃起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所提的问题具有清晰性、指向性、挑战性、梯度性是开展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