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善于抓特点     
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特点的重要.我们常说:"这条新闻没特点,一般化.""这件事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没有抓出来."我们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一篇通讯,必须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避免一般化,写好新闻报道.为了做到善于抓特点,我们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反映共性.我们进行采访写作,不但要研究事物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研究事物的个性特点.对于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黑格尔提出了"这一个"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鲜明的  相似文献   

2.
一、写出新闻的个性。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价值包含着新。新闻要新就要写出个性来,以个性为主,共性为辅,共性要为个性服务。  相似文献   

3.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可以说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说它好写,是因为它好发,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其实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分量”,新闻就可以登上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电视的黄金时段。写这样的东西,记者甚至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去想一个好的导语。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也可以说是最难写的一个品种,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  相似文献   

5.
捕捉会议“新闻眼”杨忠群一般会议报道,很难写出好新闻。笔者认为,作为记者,一进会场,即应有自己是“新闻记者”的意识,而不应成为“会议的传声筒”,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敏感地从会议的一些细小枝节中去捕捉“新闻眼”。如我写的消息“两兽药厂家联袂共同开发四...  相似文献   

6.
鲍艳红 《新闻窗》2008,(6):46-47
当前,会议报道在媒体的新闻来源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跳出如流水账般的“会议八股”,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新闻单位乃至相关主管领导都需研究的课题。如何在会议里发现新闻线索、确定报道方向、跳出会议写好写活会议新闻,这里笔者谈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用事实说话”,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从业伊始就必须明白的基本常识。新闻写作最忌的是华而不实,对于较之事件性新闻有更多“可塑性”的非事件新闻更是大忌——切不可把它写成水多肉少的“花架子”。非事件性新闻既然属于新闻范畴,在真实的前提下,就应该写得活,写得美,写得生气勃勃,富有浓烈的感染力。办法之一,就是在坚持“由事实中出问题,用事实来回答问题”的前提下,大胆去构思、去表现,写出个性特色来。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生动具体、富有独特个性的细节描写,对于读者,总是有磁石一般的艺术想力。而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也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党报二题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写“心灵”中写出时代军人的灿烂青春。在写“信念”中写出军旅人生的自豪追求,在写“创新”中写出献身强军实践的美丽梦想。本文通过对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分析,总结了如何通过“日记摘抄”的形式写好人物通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报姓党 党报是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同样,懒人也是当不了通讯员的。时下,有少数基层通讯员心浮气躁,听风就是雨,重“写”轻“采”,或只“写”不“采”,其表现一是喜欢道听途说找材料,哪怕一星半点小事也如获至宝地关起门来写新闻,大笔一挥,敷衍成篇;二是爱吃现成饭,就着会议、简报、总结、经验材料、内部通讯等,生吞活剥地写新闻;三是即使下去采访也是蜻蜓点水,车来车往,凭感觉一知半解地写新闻;四是自以为情况熟,万事通,不需要采访也能写出好新闻,结果是稿子写出来见了报,不是无新意,就是漏洞百出惹出不少麻烦,有的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稿能不能写得短些,再短些?根据我多年的采编实践,要把新闻写短,应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抓特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特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共同点时,花力气去研究和表现其特点。只有善于分析体察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殊之点,写出的新闻才能深刻、饱满、引人入胜。二要选择最佳角度,不要写出“大杂烩”。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报纸都是新闻舆论工具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宣传的共性。但是,共性体现在个性之中。新闻宣传上的这几个“坚持”,都是在每一种报纸的特有办报方式中体现出来的。无论党报或专业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这些年,我陆续写了些现场短新闻,做了些探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既包含着“新闻”、“短新闻”的共性,又包含着“现场”这一个性。现场短新闻靠现场体现特色,靠现场写活新闻。 现场是客观存在,呈自然状态。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则是经过作者选择和剪裁的“物化现场”。作者选准了新闻现场以后,至关重要的是剪裁、再现现场新闻事实。让我们从剪裁角度赏析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作品《铁肩担国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谢彬 《新闻世界》2008,(9):142-143
本文就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会议新闻如何写,提出了几点可供借鉴的意见。通过翔实的事例,引导会议新闻写作者写出鲜活、耐看、感人、具有新闻价值的优秀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20.
没有想到,一篇小专访竟有十几家报刊、电台介绍转载。更没有想到,它会登上1988年全国好新闻的大榜。但当时我就想到,这是一条地道的新闻,既然“捕”住了,就该全力将它写好,应该把这一鲜灵灵的新闻素材精加工细炮制,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全新地托给读者,着力写出个性来。这是我长期积淀的意识,也是我写作的习惯。要抓有个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