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创造的两个尺度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创造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认为,价值既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地“构造”、“建构”、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的价值创造活动遵循着两个尺度,即“对象、客体的外在尺度”和“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而且这两个尺度还应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教学与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教育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个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土地和资本,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造能力,是指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思维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创造能力较强的人,一般主要特征是:首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广泛的邻近科学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成就发展的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这是一个创造能力较强的人取得创造事业成功的基础。第二,具有创造思维。一个创造能力较强的人,…  相似文献   

5.
仝军 《高中数理化》2008,(12):29-31
没有具体解析式的函数叫做抽象函数,因其抽象,则给人以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之感,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说到“巧”,即创造思维,有人心里嘀咕道:我不是“天才”,而是“凡人”,我哪来的创造思维呀?可我要告诉你,创造思维不是“天才”的专利,“凡人”也可实现,每个人大脑中都有创造的因素,只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要及时地挖掘与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放眼国际社会 ,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已经成为教育的四大支柱 ,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基础教育的目标 ,已不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人” ,而是“教育社会一切人学会学习、打开思路、大胆创新”。 2 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发展其创造能力 ,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教学策略 ,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有助于学生创造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尹恒俭 《小学生》2011,(1):21-2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相似文献   

8.
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素质教育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如何将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成为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则仍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有力探索。从科学理论创造中汲取养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无疑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素质的内涵固然是多维的,但核心和关键却是人的思维的创造力。科学理论不是事先存在于自然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而是人类根据事实创造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益于他的“思维的自由创造”。科学家“根据他的怀疑、他的猜想、他的理论、他的想法、他的灵感来盘问自然界”,①以此创造科学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科学创造中最富…  相似文献   

9.
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了文艺作品,这是接受美学一个重要观点。其实,确切地说,“参与”了艺术创作活动的不是读者,而是以读者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欣赏在艺术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创造作用。(一)欣赏创造出欣赏意象,使欣赏活动现实的对象最终完成,使未来的对象得以萌生。欣赏的这种功能因直接指向艺术活动的产品,可称为欣赏的直接创造作用。在欣赏活动中,读者在作品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出欣赏意象,齐白石只画虾不画水,由于形象揭示了生动活脱的虾与水的关系,在观众的幻觉  相似文献   

10.
黄林 《教学月刊》2006,(6):37-39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人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教育能够造就21世纪所需的创造人才,已成为国际共识。创造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等作用,而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在这方面,创造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造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造学改造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创造教育既无大纲,又无课本,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造活动的系统特征 艺术创造活动集合着主客体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以动态联系的方式形成艺术创造系统;艺术品便是通过这种创造系统得以产生,从而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作为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一 有机整体性 艺术创造要实现某个目标,必须由各创作要素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进行,这就表现为创作活动的“有机整体性”。在这里,“有机”是指进行创作的合规律性。“整体”既指创作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熊宁 《继续教育》2006,20(6):55-57
一、培训趋势预测“即时”学习成为时尚,培训不再是一项自愿参加的活动,而是我们事业生存的基石。培训并不是用来提高人们应付困境的能力和发展自我恢复和创造的技能,而更主要的是使人们直接掌握他们从未知道的东西。尽管预言培训的未来趋势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由于每个人、团队、企业、行业都要受到各自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要想创造培训奇迹,培训者与受训者对他们各自的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方面有一定了解是绝对有必要的。培训的未来趋势:(一)全球化众所周知,培训业已是世界经济中一个主要发展的行业,尤…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科中的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把创造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把创造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同起来,认为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中小学生谈什么创造?现代创造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潜能,我们所谈的创造教育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什么新东西,而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世界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机制的转换,越来越多的学报陷入困境,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在当前书刊繁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报处于颓势,缺乏竞争力,读者日渐减少。固然,学报是严肃的学术性理论刊物,读者的高层次,传播的选择性限制了它的传播范围,但这也与其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的呆板、单调、粗糙,缺乏美感有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学报编辑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冲破框框。编辑不是“文字匠”,不仅要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博杂的知识面,还应有艺术感觉;学报也不是一本论文集,而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具有审美创造意识应是学报编辑的基本素质。 编辑审美创造,是编辑在审美鉴识过程中对美的创造,即在编辑工艺流程中的创造思维功能的发挥,它体现了编辑对社会审美标准的认同和吻合。编辑通过创造劳动使刊物达到“形神俱佳”(“形”指书装艺术,“神”指内容叙述)或“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而言,“尽美”指形式而言)是编辑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本文暂将“神佳”与“尽善”即学报编辑对知识美、科学美的创造搁置不论,浅议一下,在对学报“形”的建构上,编辑审美创造意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吴双 《神州学人》2014,(11):28-31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创造”走了多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探寻主体精神创造活动的条件及特质的人。他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的严谨治学态度,终生探索“形而上”的天道奥秘,但是,强调人和自然无比亲和关系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的“无待”通达人生观及“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天下》)的理想追求,却成就了其艺术性的人生,为后人的艺术创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开拓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先河。本文旨在探讨庄子论主体艺术创造活动的社会条件和主观素质,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反映与创造     
文章认为“反映”是本体论层次上的概念,“创造”是认识论层次上的概念,因为两者不在同一层次上,所以反映与创造不是直接对立的。在认识论中首先应该坚持反映论,这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前提,但是仅仅坚持反映论还不够,这不能概括尽认识的全部特性,还不能体现出人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认识论层次上应进一步探讨认识过程中的创造问题。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在认识过程中的发挥,它不是对认识对象、认识内容的创造,仅仅是对认识形式认识方法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达·芬奇的绘画才能举世闻名。凡是知道《画蛋》故事的人都会公认,达·芬奇的创造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进行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才形成的。与人论及《画蛋》,使我联想起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培养创造能力与抓好基础知识的关系。创造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一般被视为是扩散思维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三个面向”的提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但“美的规律”不是“自在”地存在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于那里等待人去发现的实体,而是人在改造世界、创造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建构的“规律”,“两个尺度”都不是客体(物)的尺度,而是主体人的尺度,因为人在创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物种的尺度”转化为人的尺度,即根据“内在尺度”去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