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价值观偏差、目标不明确、学科体系尚未形成、运行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用"生态学"理论,构建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孵化体系、师资体系、文化体系在内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旨在与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其它子系统相互协调,产生共生、协同作用,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由传统模式向生态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确立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但目前国内大多高校还存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偏低、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生态文明教育未形成完整体系和很少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等问题。因此,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倡导运用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法、组织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校园自身条件创设良好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入手,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水平,以适应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培养具有生态人格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存在的教育机制、生态意识淡薄、实践活动缺失问题,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以提高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意识,建立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制度化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系统思考,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路径和机制展开操作层面的研究。目标是以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一组多目标组合;路径措施体现分层次、全过程、全覆盖;组织机制是以教务部门为核心的全部门参与,在原有组织体系根据新要求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以满足全校性协调和新产生的学生公共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在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研究有助于充实相关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绿色创新创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构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绿色创新创业教育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具体实践与应用。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聚焦点与有效途径。以绿色创新创业及其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广西财经学院为研究样本,剖析当前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策略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的大背景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却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提升到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其背后付出的生态环境的代价,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的深刻关注。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符合了生态哲学观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进社会文明的进补。而今,要牢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和战略高度,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改变部分劳动者固有的尤其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和生活舒适的价值观。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希望之才,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层次、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相对优秀的群体,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并使其向其辐射群体正向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则尤为重要。而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但其开展更是刻不容缓。基于这一矛盾,笔者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特点及其必要性,分析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着重指出高校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并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实施、发展、推进和评估中以生态哲学为前提和指导思想,确保其正确的价值地位、实践意义和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高等学府的要求已经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更要注重高校生态文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时代需求的产物,更是科学发展观需求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校园,能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标。依照高校生态文明的建设需求,深入探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运营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建一个能够符合高校实际、确保能够合理运行、并且能够让大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这是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当中重要的目标。基于此,就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寻求一条能符合国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高校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特征要求、内在要求、目标要求和自觉要求。高校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目标性与有效性相匹配的创业教育开展机制;以强化创业意识为重点,建立广泛性与专业性相促进的创业教育开展机制;以突出创新性为目标,建立实践需求与发展规划相符合的创业教育开展机制;以培育企业家行为为途径,建立校内期望与校外现实相协调的创业教育开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实践缺失、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实践要加强生态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法治教育价值认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体系;以生态法律规范教育为核心,更新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生态法学专业师资力量,提升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教学实践评价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体现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业实践平台、制度与文化支持等四个维度,即为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推动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拉动下,地方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组织之间需要形成互动共享的创业教育参与机制,最终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重大。而研究林业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对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分析了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可借鉴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创业型人才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从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竞赛平台和外部支持体系层面提出具体优化路径,完善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机制体制,构建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教学体系、实践平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打造"四层次、四阶段、四维度"的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核,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根本性质与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各级各类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必须厘清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类型,将利益相关者群体对创业教育的价值创造、关系模式、需求属性纳入高校组织创新与变革的过程中。"组织变革与创新""利益相关者分析"应当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整体推进的基础。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运行方式。文章将系统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创新、治理结构、行为策略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的结果,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政府—社会—高校—个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组织运行机制的形成做出一定的贡献。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对其进行组织变革,使之符合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培养职业价值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打造系统科学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畅通信息渠道,不断完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功能,优化系统外部生态环境;要立足地方实际,结合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动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凝炼创业文化,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助推项目孵化,探索建立创业失败保障机制,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评估,通过构建"创新性、开放性、循环性、共享型、竞争性"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切实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系、运行机理、制度规范等四个部分。构建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为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增强有效性与科学性。在创业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需要系统设计,构筑育人体系;求同存异,突出思想引领;统筹协调,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是有效开展生态文明制度教育、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活动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开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需加强其制度化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是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运行要求以及对相关教育制度建设主体的基本要求纳入正式规则体系,使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不断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和秩序化的动态过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要明确其制度建设主体职责,注重制度体系的规范性与可行性,认识和把握建设环境机遇,有效地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