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1,(4):17
熊丙奇1月7日在《青年时报》撰文指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有的科目改为一年多次考之后,高考的成绩确实不再由一次考试决定,但如果  相似文献   

2.
高考时节,高考自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笔者注意到,各大媒体在关注高考时,相关专家学者也会给高考改革支招,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便是该不该在考试分数之外,考虑一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一考定终身"之说,笔者认为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是打着"平等"的幌子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歪曲与误读.众所周知,现行高考制度下,今年考不上大学,明年可以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可以再考,因为高考招生资格早已放开了年龄等限制要求.媒体中经常报道,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放开,农民工、保安,甚至花甲老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如此情况下,何来"一考"之说?  相似文献   

3.
《师道》2011,(2):60-60
教育部部长袁责仁最近发表文章提出,将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改革缺乏配套,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见《金羊网》,作者:熊丙奇)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台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是日前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于教育和高考的相关描述。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终生,这一直  相似文献   

5.
高考制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所在,而有关高考制度改革又多是指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公众认为"一考定终身"的招录机制,一方面是只会培养考试"机器",而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因高考舞弊、高考加分,导致高考公平受到质疑.高考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大学为何难出大师?  相似文献   

6.
资讯     
教育部:破除高考"一考定终身"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将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公开表示,未来五年要破除"一考定终身",将高考大棒对学生造成的重压"减"下来。培养人才的标准将更新为"德才兼备、文理兼融、独立思考",不但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及因材施教。走在前  相似文献   

7.
高海明 《教育》2014,(2):25-26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一年多考”旨在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次选择的机制,使高考不再“一锤定音”.而“一年多次考试”要顺利进行,就要确保每次高考试题难度基本相当,就需要一个专业考试机构统一策划来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将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分文科生、理科生,全部考生考的内容一样;同时,外语仍然是高考统一科目,但考试方式会发生变化。袁贵仁说,将通过高考改革改变我们现在客观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现象,改变"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窘相,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立交桥还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统一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成绩,以此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其最大意义在于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招生模式,但也面临着若干需要改进的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评价,"三位一体"招考实践对于浙江省与上海市即将推行的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因为当前的高校招生考试普遍是“一考定终身”,并且,这“一考”也仅仅是考书本上的死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能从高考中反映出来。这必然埋没了不少“偏才”和“怪才”。今年,上海6高校将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日前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一考定终身"确实是现行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从某种角度上看,正是在这种僵化的考试模式下,多年来,我们的高考才逐渐走向了"应试"。因而,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高考改  相似文献   

13.
要闻导读     
《教师》2014,(6)
正图片TUPIAN湖南高考将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来的湖南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全国统考科目减少,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4.
王灏 《广西教育》2014,(10):1-1
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行高考,即学术型高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一直都未停止。但历来每次改革都受困于顶层设计,而未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窘境,反而使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9,(5):4-4
高考,一直是人们常谈的话题,一考究竟可否定终身,也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上大学已经成了每个家庭寄予孩子的希望,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许多学生被挤的头破血流。有许多学生不堪高考压力,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许多极端的行为,“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是到了该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策公平和技术相容的角度探讨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容忽视的政策设计和考评技术。高考改革应当重视公平,并适当照顾弱者。公平的政策来自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和公众参与。严格监督才能保证考试机构有公信力、政策执行不偏不倚。政策背后的考评技术要相容,否则会带来不公。许多省份高考历经"原始分—标准分—原始分"反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策背后的技术不相容。任何新的高考政策,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和实验一整套与政策配套的技术措施。实施招考分离和一年多考,关键在于分数的可比性,这需要测验等值技术与题库的支持。招考分离和一年多考可以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预料不能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1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对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方向——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建立多元录取机制,高考将迎来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此决定一出台,引起了全国上下强烈争议,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就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略陈管见,认为政治学科不能退出高考。一、从教育目的看,政治学科应是高考的首要科目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所谓的"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我想钱学森本人心里也很明白。有人说现在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要多考几次才公平。其实,高考的"一考"是定不了终身的。少数人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或者发挥得不好,或者的确还有差距,完全可以下一次再考。而且如果认为自己不适合上大学,或者一时考不上大学,为什么不能选择其他出路呢?如果社会本身是健全的,高  相似文献   

20.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