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乒乓世界》2006,(9):85-85
只要像波尔那样打开了手腕,你不仅可以自如地劈长,更可以练习晃撇技术。图 H1→H5中,王励勤在接发球时侧身用正手将球晃撇至吴尚垠中路,这种晃撇有双重效果:既可以借助身体的晃动令对手判断不准出球的线路,达到抑制对手发球抢攻的目的;又可以抢占侧身位的"有利地形",争取场上的主动权。迫于这种无形的压力,吴尚垠被来球逼住后,不得不以重心后坐为代价,来换取向上发力的空间。勉强用反手将球"挂"起后,吴尚垠踉跄后退以回复身体平衡(图 H6→H9),以至离台过远。这一漏洞被王励勤洞若明火,他巧妙地快速迎前轻挡,回球弧线较短而不往前走,令吴尚垠回天无力(图 H10→H12)。 相似文献
3.
4.
5.
6.
几乎所有业余选手,都在为改进接发球而费尽心机。其实,接发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搓球的好坏。初学者练球,往往都是从正手攻球开始,然后直拍反手推挡,横拍反手快拨,年轻球迷甚至快攻练习的过程很短,很快就过渡到拉球的阶段。许多人练球到"痴迷"的程度,看电视转播、技术录像,读技术文章、专家指导,再悉心观察身边"高手"如何打球……问题在于,即使是这样的投入,与专业训练相比,也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大多数人都喜欢练板爆冲,看上去既潇洒,打起来又过瘾,然而。在实战接发球中,这种爆冲的机率其实远远低于搓球。笔者将乒乓球中制造旋转的技术分为三大类:发球,完全可以自己掌控;拉球,毋须多言;搓球,包括削球,因为削球其实是搓球的放大。自从日本发明弧圈球以来,这种强烈的上旋球技术突飞猛进,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大家都把它作为主要手段来使用。但大家往往重视了上旋球,忽视了下旋球。这里所说的下旋球,指的是搓球的环节。对发球环节中的下旋,大家都不会忽略,因为太重要了。但是对于搓球,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即使到今天,即使是在顶尖水平的较量中,许多回合仍然是从下旋、从搓球打起的,而在业余选手中,搓球的比重还要更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步骤来强化自已的搓球能力。 相似文献
7.
8.
9.
赵黑 《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9,(6):156-156
火箭和湖人的西部半决赛,是假球?虽然姚明和火箭,都已经结束了整个赛季,但关于NBA季后赛火湖大战的真假争论,仍然是个值得讨论的有趣话题。太过于戏剧化的场面和过程,让这七场比赛,成为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相似文献
10.
11.
12.
真?假?也记不清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从事珠宝生意的杨某来电告知刚得到一件据说是皇帝御用的瓷器,问我是否有意收藏。杨某以收藏古玉为大宗,在圈内颇有名气,偶有沾手其他类别的文物,然不甚精通。当下急忙赶往其位于港岛半山坚尼地道的寓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