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老师病了,为了让孩子们也了解这一情况,这天早晨点名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喊幼儿的姓名,而是让孩子们找找班上少了谁.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老师我谦让     
娃娃家里新添了一个美丽的布娃娃,早饭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娃娃家,限制人数的小脚印根本不起作用。 “谁知道互相谦让?”王老师走了过来。 “……”孩子们大瞪着眼谁也舍不得让步。 “老师喜欢谦让的小朋友,布娃娃也最爱和谦让的小朋友玩,谁能谦让呀?” “唰”地举起了几只小手,可这几只“小手”的眼睛却分明在说:“老师我知道谦让,让我玩吧!” 您若是王老师,您是让“谦让”的小朋友留下,还是让“不谦让”的小朋友留下?  相似文献   

5.
小班的第一次撕纸课,我让幼儿随意撕纸后再学撕面条。我说:“比一比,看谁撕的面条又细又长。”孩子们非常认真专心地撕着,有的幼儿把撕下的纸面条摆放得整整齐齐,可有的幼儿却把撕下的纸屑满地乱丢。看着满地的纸屑,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时,冯佳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把面撕好了,等会儿您煮了给我们吃啊!”我灵机一动:嗨,有了!就马上接着冯佳的话说:“好,你们把面条撕好了,老师这就煮。”我把圆凳翻过来当炉灶,把盒子放在上面当锅,对小朋友说:“锅里的水开了,快把面条拿来煮啊!”这一下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吵得一塌糊涂,为了使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料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喊“想听”,谁知李君等几个小朋友却说:“不听,不听,我要画画!”在一旁的周老师火了,她大声呵斥道:“老师让干啥就得干啥!都给我老老实实听故事,看谁敢再说‘不’!”我知道周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心,为了使我不致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但我觉得不必勉强孩子,让他们怀着满肚子的委屈听故事,于是我说:“那好,  相似文献   

7.
倪英 《成才之路》2013,(11):26-26
组织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应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真正享受自由,享受尊重,享受平等,让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空。案例1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有自主性要求的一次玩球活动,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拍球。"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各自拍起了球,不一会儿,文文对我说:"老师,徐文梁不听话,他不拍球却要用绳子拉小车。"我一看,徐文梁正和另一个小朋友十分高兴地玩拉"小车"呢!我走过去,徐文梁立刻笑逐颜开地对我说:"老师,老师,快上我  相似文献   

8.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9.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10.
三月初的一天傍晚,天气突变,风雨交加,孩子们被那隆隆的雷声惊住了,纷纷向外张望。施笑寒小朋友神秘地对大家说:“告诉你们,雷锋来了,雷锋在打雷呢!”李葳小朋友马上问:“纵老师,是雷锋在打雷刮风吗?”听着孩子们稚趣的语言,我马上意识到:这段时间我们向幼儿进行学雷锋教育,雷锋的光辉形象已印入幼儿的心田,他们感到雷锋是个好叔叔,因此雷锋叔叔无所不能。且“雷锋”又与“雷”“风”谐音,使幼儿产生了联想。另外,主要是幼儿不理解雷鸣刮风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于是,我马上对孩子们说:“雷锋是解放军叔叔,他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但不会打雷刮风。”接着我又给幼儿讲了打雷刮风的原因,以及打雷时应该注意的安全知识,并让幼儿看看窗外,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说说这块云彩像什么,那条闪电  相似文献   

11.
开学的第一天,按照惯例,第一件事就是对幼儿上一学期的各种表现进行全面总结,鼓励幼儿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向幼儿提出今后的要求。那天,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幼儿来评议老师,听一听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于是,我和蔼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以前只有老师可以表场或批评小朋友,现在老师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对老师的看法。既可以表场老师做得好的方面,也 可以大胆批评老师做得不好的方面。” 我的话刚说完,活动室里顿时一片喧哗:“嘻嘻,我们批评老师,真有意思。”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新奇。我怕他们有顾…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章晖小朋友拾到一块手帕交给我,我皱皱眉头说“放着吧”便顺手扔在桌上,没有再去注意。又有一次,我见到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走过去一看,原来一个小朋友拾到了衣服,想交给老师,章晖却说:“算了吧,有点脏了,老师一定不要的!”听到这话,我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便连忙走上去,接过衣服说:“老师要。来,我们一起找找是谁丢的,好不好?”后来,我认真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  相似文献   

13.
下午,我教小朋友做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而且出乎我的意料,竟没有一个孩子猜错的。为了增加他们继续游戏的兴趣,我说:“范老师也来猜一猜。”孩子们一听可乐了。我背朝着大家,一个女孩子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背,奶声奶气地说:“范老师,您好。”我思索后回答说:“叶靓,你好。”可是,还没等我转过头,孩子们就不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应该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摇篮。今天的幼儿交往的意识已在不断增强,因此,我们把儿童带到光彩夺目的社会中去,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在实践中逐步接触世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世界。在“认识警察”时,我们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事先没和小朋友交谈,直接把他们带到岗亭下面,让孩子自己去和警察叔叔交谈。开始孩子们感到胆怯,教师鼓励大胆、勇敢的孩子上去。“老师,见了警察叔叔说什么呢?”一个小小的细细的声音问。我顺势让小朋友们思考。这下可热闹了,有的说:“我们要有礼貌,见了叔叔要说‘叔叔您好’。”有的说:“我们要告诉叔叔我们是谁,是哪个幼儿园的,想干什么……”然后,我又鼓励孩子们。结果,张翌小朋友站了出来,只见  相似文献   

15.
请慎用奖励     
下午是劳动课,为让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我事先做好了几朵小红花,并告诉他们,谁干得多、干得好就奖励给谁小红花。   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陆续跑到我这儿说,“老师,我擦完一张桌子了,给我小红花吧。”“老师,我擦完两把小椅子了,给我小红花吧。”……孩子们都凑过来盯着我手里的小红花。   孩子们一声声“直率”“迫切”的要求撞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他们认为参加劳动的目的仅仅是得到小红花吗 ?如果没有小红花,他们还会干得这样认真吗 ?  我冷静地反省:我过多地运用了奖励,结果却削弱了孩子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致使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一次,在玩动物百货商店游戏中,我给幼儿介绍了“售货员”孔雀姐姐。当我拿着孔雀开屏的头饰,让一名女孩扮演孔雀姐姐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孔雀姐姐不开屏。”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爸爸说‘雄孔雀开屏,雌孔雀不开屏。’”孩子们一听都笑了。顿时,秩序大乱,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  相似文献   

17.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8.
赵虹 《教育导刊》2010,(3):81-81
午餐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进餐活动的评价. 师:"小朋友们今天吃饭都不错,谁能说说自己好的方面呢?"很多幼儿举手. 老师请了一个男孩子,他说:"我都吃完了,没有挑食."  相似文献   

19.
点名与拍照     
快点名了,有几个小朋友还在用双手做出照相机的样子,给别的小朋友“拍照”。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灵机一动,问幼儿:“小朋友喜欢拍照吗?”“喜欢。”他们大声回答。“来,给老师也拍一张。”我说完,就一本正经地坐在40名小摄影师前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喀嚓,喀嚓”地给我“拍照”。“小朋友们拍得真好,老师也来给你们拍一张,好吗?”“好!”这  相似文献   

20.
张老师到我家去过。”“张老师也到我家玩过。”孩子们边玩玩具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这时吕倩茹走到我身边说 :“张老师 ,你为什么不到我家去做客 ,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说你到他们家去了。”我摸了摸她的头 ,让她坐到了我身边 ,又招呼其他小朋友过来 ,我们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小朋友 ,你们喜欢老师到你们家做客吗?”“喜欢。”“前几天 ,张老师已经去过好几个小朋友的家了 ,还有好多小朋友的家张老师过几天再去 ,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么 ,小朋友知道张老师到你们家干什么吗?”“做客。”“对 ,小朋友只说对了一点 ,还有一点 ,张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