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虽然解决特殊问题不是我们的目的,但运用“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这一辩证规律去进行特殊化的探索,发现一般问题的解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带有省略号的题的探索例1 求1~2,2~2,3~2,…,123456789~2的和的个位数字。(9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2007,(1):35-36,10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特殊去探索一般结论,也可以从一般结论去研究特殊问题.用特殊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已司空见惯,这是因为习惯上人们认为特殊问题较一般问题容易解决,特殊问题具备的条件多且有很多性质可以利用.事实上决非所有问题都是如此,正如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说:“一般化也许有助于解题,越一般化的题目可能越容易解答.”这是  相似文献   

3.
由“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 ,数学中许多结论都是经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过程 ,再用一般的结论解决具体的问题 .特殊问题往往是比较简单、具体的 ,如果一个一般性的问题不易解决 ,则先考虑几种特殊情况 ,再分析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之间的联系 ,以启迪解题思路或根据特殊情况提出猜测 ,即可得出一般性的结果 ,这就是所谓一般向特殊的化归 .下面举些实列 ,供同行教学时参考 .例 1 在正三角形 ABC的边 BC上任取一点 D,作∠ ADE=6 0°,DE交∠ C的外角平分线于 E,那么△ADE是什么三角形 ?证明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关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句话道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以退为进,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运用这一解题策略,从复杂退到简单、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整体退到部分、从正面退到反面,就能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得以解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殊化方法 ,是指解决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先考虑简单情形 ,或者特殊对象、特殊位置 ,或者考虑极端情况 ,将抽象问题放到简单背景下去考虑 ,从对特殊对象的研究中找出一般规律 ,最终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广泛 ,尤其在解选择题时应用较多 .使用特殊化的方法研究数学问题的理论依据可以通俗的表述如下 :“如果一个命题在一般情况下的正确的 ,那么它在这个一般情况下的某一特殊情况下必是正确的 .”“如果一个命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是错误的 ,那么它在包含这个特殊情况的一般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中的性质、法则、定律、公式等基础知识,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即引导学生从大量个别的属性中,寻找它们的共同规律,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运用得到的结论去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在逻辑学中,把由特殊刭一般的推理过程或方法叫做归纳;把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或方法叫做演绎。教学中正确运用归纳与演绎,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归纳与演绎在基础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领域里充满着辩证关系,特殊与一般便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所谓一般问题特殊化就是将一个一般问题转化为一个特殊问题,或者通过考察一般问题的某个特殊方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特殊到一般,是数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也可用来探索解题途径,在获得特殊情况结论的同时,往往可以得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特殊化是一种以退求进、先退后进的方法,它有3个基本作用:提示解题方向、寻求解题途径、直接解答问题.本文拟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一般问题特殊化解题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创新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特殊到一般”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一.“特殊到一般”是指从求解特殊问题着手,获得经验和线索,再用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充满着矛盾,同时处处渗透辩证法。显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过程。下面通过例题介绍如何用辩证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作一阐述。一、陌生与熟悉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数学解题过程中就是把陌生的问题通过类比、构造、转化等手段,化归为熟悉的问题而得以解决。例1,若a,b是有理数,定义运算☆:a☆b=15(3a-2b)求(1☆9)☆(9☆5)的值分析:这是一道陌生的题目,怎样将题目中的☆运算转化为我们熟悉的运算?实际上只要弄清新定…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卫会民数学中充满着矛盾,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要解决矛盾,不仅是一个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一个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来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笔者主要谈一下...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对于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如果在解答过程中感到“进”有困难,或无路可“进”时,我们不妨运用“退”的思想,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整体“退”到局部,从空间“退”到平面,从不等“退”到相等,总之想方设法尽可能地“退”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平台上,这样就容易激起思维的灵感,问题也随即迎刃而解.下面结合具体问题谈谈这一解题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特殊情形下的结论往往反映了一般状况下的特征,一般状态下探索到的结论是问题本质和规律,特殊只是一般中的某种情况。特殊情形下的解题思路、方法往往对一般状况有指导和启发作用,反之问题若能在一般状况下得以解决,特殊情形当然也就迎刃而解。本文就如何运用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解平几题作些肤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既包括共性也包括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且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可以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也可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1 一般转化为特殊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 Darid,1862~1943)说过:“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可能在大多数场合,我们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未获得的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更  相似文献   

14.
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史上有一个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进而到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哲学思维的发展和进步都与对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的逐步深刻化、辩证化紧密相联。完备的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建立依赖于对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辩证理解。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是矛盾学说的精髓。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提供一个哲学史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讲:“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是克服数学困难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特殊化思想方法,是在解决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先考虑简单情形,或者考虑特殊对象、特殊位置,或者考虑极端情况,将抽象问题放到简单背景下去考虑,从对特殊对象的研究中找出一般规律,最终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特殊化法”,通常是指在研究一般情况比较困难时,往往从问题的特殊情形(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等)出发,为一般情况的解决提供正确方向的一种解题策略.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命题在一般情况下为真,则在特殊情况下也为真”,“命题在特殊情况下为假,则在一般情况下也为假”.为此,可以在高考选择题中大胆运用“特殊化法”,为后面的大题的解答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认为:“数学的本质是不断地抛弃较特殊的概念,寻求较一般的概念;抛弃特殊的方法,寻求一般的方法.”确实,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数学的本质就是寻找“多”中之“一”,以最为普遍和一般的方式来解决一系列特殊问题.然而,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通过考察问题的特殊情况,来获得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特值法.  相似文献   

18.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用到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其中转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里有广泛的应用.尽管只是解题过程中的一个思维环节,但是对问题的顺利解决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G.Polya指出:“我们如果不用‘题目的变更’几乎是不能有什么进展的”.因此,不少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能否对原问题进行一系列恰当的转换,以绕过直接解题时的障碍.下面举例说明转换思想在解题中应用的一般规律.■1.将特殊的问题转换成一般的问题“一般化”就是从考虑一个较小的集合过渡到一个包含较小集合的更大的集合.一般包括了特殊,但有…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数量关系是基础。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现实,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然而数量关系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从“特殊”到“一般”有些数学问题,就其本身的数量关系,直接寻找解题途径相当困难,就是由于特殊的数(或量)妨碍了我们从一般性去考虑问题所致。这时,如果我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去寻求解题的途径,原题自然就解决了。例:求证132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