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史散论     
史籍资料 ,浩如烟海 ,其中不少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因年代久远 ,真伪难辨。如何解读历史 ,澄清其中迷团 ,读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敢于质疑 ,深入辨析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衡量鉴别 ,方能去伪存真 ,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明道     
《红领巾》2008,(2):35-35
明道,原名:林朝章,出生日期:1980.2.26,星座:双鱼座,身高:180cm,血型:O型,嗜好:玩车、弹吉他,星路历程:中国台湾当红团体183Club成员,因主持《冒险王》获得2004年台湾电视金钟奖文教类节目最佳主持人奖,后因主演偶像剧《天国的嫁家》开始蹿红,而2005年的《王子变青蛙》更是把明道的演艺事业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3.
明道 陈乔恩     
《音乐世界》2010,(7):42-43
其实他们两个性格很迥异,其实他们一个爱静一个爱动,明道与陈乔恩,在偶像剧中扮演了3次情侣。一路走来,他们日久生“情”,相知相惜。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文以明道”是在批判现实 ,与流俗做不屈不挠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他充分发扬了儒学济世致用的一面 ,使他所明的道具有了丰富的现实内容。不平则鸣不仅是抒发自己的愤懑 ,而且为圣人之道的不明而鸣。韩愈改革文体 ,倡导古文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他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 ,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反映和体现 ,因此 ,他的笔下洋溢着满篇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6.
读史明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也,是历史之精神也。——梁启超  相似文献   

7.
读史偶得     
翻开历史这本厚厚的大书,那林林总总的故事,每每让人感慨万千。其间,一代文学宗师韩愈进士及第中富有戏剧性的经历,颇耐人寻味。少年得志的韩愈19岁那年便去长安应试。面对(不迁怒,不贰过论》这一命题,他精心  相似文献   

8.
9.
读史一得     
近读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的《竹简帛书论文集》,发现郑良树先生所著的《<尉缭子>和<孙子>》一文中也谈到:“总结前贤的说法……今本《尉缭子》是后人所依托的。”(郑先生所举的“前贤”,据他自己的注释包括明代宋濂)记得不久前,我在《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读史札记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册,闪耀着许多光辉的名字,其中不乏像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伟人。考察科学史上他们所作的重大科学发现,无一不说明他们学习前人的知识已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同时自己又开拓出一片科学的处女地。他们可堪称为学习与创造的典范。从中我们得到启发:要创造,则必须学习。学习是为了创造。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松江取景的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偶像剧《梦幻天堂》一路低调拍摄,男主角明道在剧中出演一位上世纪20年代的股票经纪人,演多了好男人的明道,在 FANS 眼中也是完美无瑕。但其实呢,他的"缺点"也真不少,那就来听他自己来说说这个"坏男人"是如何坏法。  相似文献   

12.
积累提炼明道呼和浩特市向阳小学杨政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明道促文”?这是近年来我们在一直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来诱发学生积极习作的愿望。平时,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一方面教育学生应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因为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就有了学...  相似文献   

13.
读史献疑     
1.刘邦唱《大风歌》的时候得意洋洋吗?刘跃进的《楚歌声中的屈原(下)》(《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一文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黥布后.返回长安的时候路过沛地。衣锦还乡.他得意洋洋,召集家乡父老饮酒作乐,酒酣耳热之际击筑自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诗虽只有二十三字,但志气慷慨,规模宏远,凛然已有奠定四百年基业的霸气。引起我注意的是“得意洋洋”四字,因为我此前刚刚看过刘蓉的《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文史知识)2009年第9期)。在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4.
读史偶记     
(一) 当荆轲义无反顾地拔剑刺向秦王时,不知他是否想过身后的毁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荆轲视死如归的凛然,太子丹惊恐而狡黠的目光以及秦武阳眼中不堪一击的脆弱,时时交杂地出现在我的心头,令人悲之叹之。  相似文献   

15.
读史小记     
<正>假如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阅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业余时间里寓学于乐的绝佳消遣。近来,多少带着一点对学术巨著的敬畏惶恐,我慕名开始阅读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全球通史》,不想一旦开卷,即欲罢不能。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从这个定位上说,中等厚度上下两册这样的篇幅几乎可说是毫无赘言,字字如金。诚如好的翻译家必是好的作家,也唯有一位胸怀经纬而又文笔隽永的历史学家才能引导读者比较顺畅地领略到历史长河的浩瀚博大之美。但在欣赏这些精美文字的过程中,更让我深深感动的是那种努力在  相似文献   

16.
读史札记     
《清实录》有这样一条史料:雍正三年正月,清廷在察哈尔右翼四旗进行了土地丈量并接着将这些土地“入官”以后,于是对这些地亩“照边内例,定为三等起科,每犁  相似文献   

17.
读史偶记     
(一)当荆轲义无反顾地拔剑刺向秦王时,不知他是否想过身后的毁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视死如归的凛然,太子丹惊恐而狡黠的目光以及秦武阳眼中不堪一击的脆弱,时时交杂地出现在我的心头,令人悲之叹之。有人说,秦的存在,是历史的使命。荆轲,无异于逆流而上的孤舟——在飞流直下的湍水中,至死都背负着血泪与失败的宿命。感情上,他是个英雄;理智上,他只是个无知小儿。我无语,此时仿佛回到了两千年前的深秋,哀鸿遍野,残阳如血,马啼声响彻天霄。他手握宝剑,蓦然回首。将那凄楚深沉的一瞥,投向更加凄楚深沉…  相似文献   

18.
简单地认为古代文道论中缺失主体地位的现代看法是极不准确的。刘勰的"文以明道"观是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理论原型的第一个明确体系,也是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文道关系中的创作主体问题。刘勰大量论述了心、志、情在创作中的作用,通过"原道心"与"原道"相勾连,通过"志与道申"将志道相贯通,通过"为情造文"将情道相统一,可以将其命名为建构了文道关系中的"情志主体论"。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对<国语>所记载的不合于道的某些内容,从其言本儒术,则迂回茫洋而不知其适;其或切于事,则苛峭刻核,不能从容,卒泥乎大道;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几个方面进行了批驳,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明道意识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读史偶得     
今夜,祭一盏心灯,挂一弯醉月;今夜,品一壶香茗,握一卷《史记》,在如烟柳色与醉人茶香中,让思绪驾一匹追风的快马,穿梭在悠久的年代,尽览泱泱古国五千年的历史与风流。美色是毒。她,柔情似水,清如芙蓉,一点丹唇使樱花失色;她,青丝如黛,腰肢款款,若带雨梨花。是她,从浣纱溪畔只身入吴,以从灵魂深处溢出来的美,倾倒了吴王的十万精兵;是她,烛光里的一曲大王舞,搔首弄姿,引得夫差心神荡漾。在这充满阴谋与罪恶的吴宫,她用温柔之剑使两个男人成败有别。一场烈火,烧尽了吴宫的一切,华美的宫殿化为废墟,如云的宫女变成焦土……她赢了,越国也赢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