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0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一行。他说,默多克先生领导的新闻集团已被广大中国民众所熟知,希望新闻集团在促进“让世  相似文献   

2.
近50年里,默多克不停地收购报纸、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大众传播企业,使他所创建的新闻集团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企业,净资产超过了400亿美元。自1985年春天,默多克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就对中国的传媒市场念念不忘。十几年来,他为全方位地“亲密接触”中国的传媒业做了大量的铺垫。现在,凤凰卫视成了默多克在中国最成功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信息荟萃     
刘云山会见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一行。刘云山对新闻集团积极开展与中国新闻媒体的合作表示赞赏。他说,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已被广大中国民众所熟知,希望新闻集团在促进“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方面继续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走马澳大利亚人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邀请,我曾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并到澳大利亚人报参观考察。 澳大利亚人报于1964年,由报业大亨默多克先生发起创刊,隶属于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曹鹏 《新闻记者》2003,(11):27-28
中国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机遇多多,但是同时也问题多多。机遇需要我们认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认识。默多克又来了几年前本专栏的一节文章曾用过“默多克来了”这个标题,现在,默多克又来了。在很大程度上,默多克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他意味着国际传媒巨头。因此,虽然他只是新闻集团的老板,但是在中国传媒业却被看成一个标志,其动向特别引人关注,而且往往对业界的潮流走向有某种导引作用。默多克此次访华,各报都作了公开正式报道。《参考消息》10月11日还以“默多克在中国寻求扩展”为题报道了这位传媒巨子在中央党校发表了演…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对亚洲的抱负或者野心。自从1993年以5.35亿美元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购得香港卫星电视以来,他就一直在亚洲开疆扩土,梦想着有朝一日建立一个跨越东西方的传媒帝国。而中国市场是默多克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有13亿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8,(11):55-55
当默多克已经控制了澳大利亚的2/3、英国1/3的报纸发行量,还担任英美澳多家公司董事长时,应该说,默多克成功了。然而默多克没有在原地踏步,他很快成立了新闻集团。十年之后,他又在美国建立了他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FOX)。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进军网络新闻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2008年默多克最终以50亿美元成功收购道·琼斯,这让所有人美国人都在惊呼:“狼来了。”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尹炯斗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韩国南涯安春根先生纪念事业会,决定授予我“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使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这项授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鞭策,更是对中国出版界的友好情谊。我相信,今后中国和韩国的出版文化交流一定会更加活跃.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世界最简陋的“总统府”我第一次在波黑塞族控制区见到卡拉季奇是1993年7月,当时,中国记者对波黑的现场采访几乎还是空白。初到帕莱小镇,我不知道应当去找谁,便来到帕莱电视台。台长伊利亚·古吉瓦先生对我非常热情,我提出采访塞族议长克拉伊什尼克,他却说:“克拉伊什尼克还算不上我们的领袖,你第一次来,应当采访总统卡拉季奇。”  相似文献   

10.
56岁的鲁波特·默多克终于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的“传播业帝国”也已迅速扩及到非州、拉美以外的世界各地。默多克的事业在毁誉褒贬声中膨胀,他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不管他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一定会有传记作家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道路告知后世,可以想象那本书必定是绝好的传播业经营术的教科书。默多克的办公室就设在《纽约邮报》大楼,临窗可以看见金融中心华尔街上古老的建筑——那里是他筹集资金的地方。每逢星期四,助手给他送来一份初步报告,内容是分布在全球的默多克报系一周来的发  相似文献   

11.
不要认为默多克的成就是一个神话。尽管传媒对默多克有褒奖也有贬低,但是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默多克,他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和商人。 1953年,22岁的默多克在伦敦的《每日快报》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在随后的近50年里,默多克不停的收购报纸、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传媒企业,使他所创建的新闻集团成了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企业,其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当默多克已经控制了澳大利亚的2/3、英国1/3的报纸发行量,还担任英美澳多家公司董事长时,应该说,默多克成功了。然而默多克没有在原地踏步,他很快成立了新闻集团。十年之后,他又在美国建立了他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  相似文献   

13.
一位美国作者撰文《操纵世界的人》这样写道:"鲁伯特·默多克操纵着他的默多克王国在世界上挑起各种战争,他让一些国家来批评另一些国家愚蠢的大选,而这些候选人又是由他默多克推选出来的,于是,他们彼此互相仇恨,而他,默多克--这个把大家都'玩儿'了的家伙则坐收渔人之利。"这话虽有调侃之意,却也形象地反映出默多克在世界传媒业以至更广泛的领域令人瞩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淦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以及新闻史的研究。本文作者师从丁淦林先生,作者获教、受益于丁淦林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丁淦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2003年,我到先生生前任职任教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的学习与研究,有幸选中的导师就是丁淦林先生。在两年的在站学习研究以及从那时到他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获教、受益于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并直接体现在了他对我的最后的学术指导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威 《新闻记者》2006,(3):72-74
68岁的澳大利亚首富兼传媒巨鳄凯瑞·帕克(Kerry Packer)2005年12月27日平静地离开了人间,给西方的圣诞节带了轻微震荡。正在度假的世界顶级传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马上作出反应说:“我感到非常悲伤。帕克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成功者,他既是我的对手,也是我一生的朋友”。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说:“帕克是伟大的英雄,对于如何让国家更加繁荣,他有许多相当不错的想法,人们将怀念他。《”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发表了许多读者来信,称帕克是一个慈善家,大好人;但也有一些人在网上指责帕克曾经偷税、赌博、嫖妓,五毒俱…  相似文献   

16.
由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发言人近日宣布,该集团主席、世界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得了“低等级”前列腺癌,将于近日接受放射治疗。发言人说,现年69岁的默多克是在洛杉矶接受例行的身体检查时得知自己的病情的。默多克的医生对他的病情持乐观态度。默多克也没有改变工作的打算。默多克的名字似乎总与收购联系在一起,在七八十年代,他收购英美多家主流媒体,掀起一股默多克旋风,震惊整个西方世界。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它由40年前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机构成长壮大起来,目前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报纸业仍然是新闻集团的支柱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文报纸出版商,集团在全球范围发行175种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17):64-64
毫无疑问。默多克是一位出色的“媒体精英”。当他的新闻集团与NBC、CBS、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时.这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又想到了什么?——《MySpace:默多克的新“天空“》  相似文献   

18.
雅子 《新闻三昧》2003,(8):56-56
接待完台湾《中国时报》的老朋友,李小可先生在他的可创艺苑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早就听朋友说,李小可先生对人,对艺术都非常真诚,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可”。今天近距离接触,果真如此。这使我们的谈话在平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四子。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分热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入伍当了6年兵。1968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已驾鹤西去。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论对先生有无亲炙之人,都敬佩先生厚德之风、雅致之文。随着先生的远去,“五四”最后的遗韵也渐行渐远,令人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晚辈如我者,与先生素昧平生,我是看了《读书》杂志的介绍,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师的。但1994年2月5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竟使我有幸见到了张中行先生,并蒙他厚爱,亲笔题字送我一本他的新作《顺生论》。说起那次机遇,还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陈复尘给我提供的。彼时我还在报社供职,复尘兄告诉我说,北师大出版社有一个启功先生著作的…  相似文献   

20.
<正>郑振铎先生(1898—1958)非常热爱图书馆事业,他曾经担任过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1958年出国访问时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郑振铎先生经常利用图书馆学习并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郑振铎先生在总结自己治学经历时说:"我一生的学问都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郑振铎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