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这部分知识后,可能有的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这样的错误认识,主要源于同学们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区分不清.从宏观上来看:纯净物由元素组成.由于水是纯净物,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纯净物由微观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抓住三个重点,精心设计了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个重点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中,“浑黄一体”是个重点词,而理解这个词的难点在“浑”字上。学生预先已查过字典,是不是真懂了呢?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查字典选择义项的练习:用小黑板出示“浑”字的5种解释供学生选择。学生的意见有两种。有的学生认为应选第一条“浑浊”,持另一种意见的学生反驳说:“浑浊”是形容水不清,不应选这个意思。这里是说天和地都是黄色的,‘浑’字应是‘全,都’的意思。”这样,利用小黑板,一方面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澄清了认  相似文献   

4.
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事物,但是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讲,要准确理解水的性质是有一定难度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其中“味道”和“气味”可以通过味觉器官感知。但是水的“颜色”往往会让小朋友们产生误解。为了使小朋友们不误解,我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小朋友们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1 拉近距离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过错 ,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你说得真好 ,老师想学学行吗?”“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孩子与我的心拉近了 :“老师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 ,我还是觉得我有道理!”真高兴 ,孩子们成了“教师式的学生” ,而我成了“学生式的教师” ,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交往。如上《小猴子下山》一课 ,在讲完课文后我出了一道扩展题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他应该怎…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水域的实地考察,认识自然界的水是不纯净的,为学习“水的净化”一课打下基础。 2.学会取水样,并用闻、尝和沉淀、蒸发、化验的方法,检查水域中的水。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和许浩的故事─—学生“手不干净”怎么办潢川师范附小黄孝喜去年秋天,我接任三(2)班班主任时,原班主任姜老师在介绍过这个班的基本情况之后,特别提醒我说:“黄老师,这班里有个叫许浩的男同学,学习成绩还过得去,可就是有个坏毛病─—‘手不干净’。我什么丑话...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手》一课让学生分段时,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一种认为1-3节为一段,另一种认为1-4节为一段.究竟哪一种意见对呢?这时,我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鼓励学生说:“到底谁分得对呢?这要看谁的理由充分,看谁能说服对方。”经我这一点,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说,前三节都是介绍教练组长陈秉正,下一段才写他怎样教徒弟们做活儿,因此前三节应为第一段;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说,这篇文章作者的思路不是按事情发展情况来安排的,而是按“手”的不同方面组织材料的。前四节虽然写的是陈秉正的“教”,但实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对这段话中的“也有屠场”应怎样理解?有人解释说,鲁迅先生说那里“也有屠场”,是讲那个地方有屠场,但并非整个龙华全是屠场。这说明鲁迅用词很准确。我认为,单这样去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对老师的要求渐渐会说“不”了,似乎越来越对师长不敬。比如:一次我叫班上的同学来帮我提点东西,他竟然扭头就走了,不肯为老师做些小事。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我安排一位同学做主持人,结果她就是不去,说了三次都没有答应。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我平时也很喜欢她,她说“不”,真让我想不到!学生对老师说“不”,该怎么办?某中学教师:韩摇星2004年5月16日韩老师:你提的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许是现在许多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在答问之前,必须明确这样一点:当今社会,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中经常听别人这样说学生:想学的同学不用督促也能学得好,自己不想学习的同学督促了也没有用。这是一种典型的"二分法",单单强调学生自身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往往得出的结论是:老师管与不管都不重要,所以就理所当然地选择不管。我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是不科学的,同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持这样观点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最根本  相似文献   

12.
教案不能统治课堂,这是我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最强烈的感受。在我的教案中,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以“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持两种意见。然后让持相同意见的同学为一组,双方进行辩论。各方都要从课文中找出支持本方观点的论据,驳倒对方。可是在课堂上,我的问题刚一出口,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我有些慌神了,就进一步问:“想好了再回答我,你认为福勒放弃射门,对吗?”学生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依旧不约而同地回答:“对。”备好的教案不能用了,我不禁责备自己,怎么没想到学生会持同一种答案呢…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课本第六册第三课《导体和绝缘体》中,有“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一句话,这在教学中是个难点。通过多次教学,学生都是用几节干电池,几根导线和一只小电珠来做这个实验,可小电珠不亮,看不出它们有导电的现象。这是因为上述三种物体的电阻比金属大得多,通过灯泡的电流只有几十至几百微安,所以小灯泡不亮,从而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述三种物体不是导体,是绝缘体。可书上又明明写着它们都是导体。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检测装置,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到水的机会非常多,本文将谈谈初中化学"水的组成"的趣味化教学探究.首先会让学生对于水的组成有明确认识,然后会对于氢气及氧气的性质分别展开探究,最后会对于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展开辨析.一、水的组成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学生们对于水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识,然而,对于水的组成学生们却并不知道.在展开"水的组成"的探究时我首先向学生们提问:大家觉得水可以分解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说不能,从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中我感受到,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于是我展开演示实验来解答学生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缺点”文/许淑伶上午喝水的时候,我仍然在照顾那些还没有画完画儿的小朋友。突然,王可心跑来告诉我说,王庚喝小水桶里的脏水。我把王庚叫到跟前问:“为什么喝小桶里的水呢?你不知道小水桶里的水不干净吗?”他抬起头说:“那小桶里的水是小朋友接水时流下去...  相似文献   

16.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或许会说:“当班干部,不是很光荣吗?”我说呀,光荣是光荣,可其中的不容易,你或许有所不知吧?大人的压力爸爸妈妈说:“既然你想当好这个生活委员,那学习成绩必须是班上的前五名。如果成绩不好,那就别当这个班干部。”在大人眼里,要当班干部,就必须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同学的压力中午,一些同学总是喜欢边吃饭边讲话,吃饭的速度特慢,这样就耽误了餐后搞卫生的时间。这时我提醒他们,有的同学却满不在乎,依旧谈笑风生。有的还蛮不讲理,出口伤人。虽然我总把这些当作是对自己的小小的考验,可心…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观察的水以及平常喝的水都没有颜色,但昨天,我看了有线新闻报道,衡阳有一条“黑水”河,河中的水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在教学《水》一课,让学生观察纯净水,了解水没有颜色时,一位学生提出的疑问。为了达到既解决学生问题,又让学生受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我把学生提出的水有颜色的问题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水是没有颜色的,而看到有颜色的水,大部分是受污染对自然有害的水,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这次教学的延伸,还增加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产生了久远的…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20.
“工工具性≠工具论李真微具性”、“工具论”这两个概念到底具体如何界定,在我狭窄的阅读范围内还没有发现谁给它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据我理解,大概是这样:“工具性”是指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或者说“工具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工具论”是说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会用这个工具。前者属语言学的范畴,后者属语文教学的范畴。如果我的这种理解没有错误,那么我的意见是:赞成“工具性”,不赞成“工具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当人们在思考要形成一种意念时,要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