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从12—13岁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到20岁左右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熟,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在这段时间里尤其前3—4年的基础训练最为重要。 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但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从11~13岁开始从事举重训练,到20岁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要6~7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在这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是前3~4年的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从12—13岁开始举重训练,到20岁左右(个别的要到22岁)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熟,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但是这段时间里尤其以前3—4年的基础训练最为重要。为此有必要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材施教的问题。当我们选中了一些基本符合举重运动员条件的苗子后,他们当中身体条件各不  相似文献   

4.
1 前言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发现,往往条件很好的14—15岁少年时就“人为”地赶成绩,不考虑自己的年龄特点经常采用男子式高级举重运动员通常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这样几年训练下来,运动成绩上不去还损害了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健康,这是值得思考的。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练程度和身体发展的水平与成年举重运动员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不管是解决的任务或者是训练方法和成年举重运动员相比是截然不同的。2 实验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为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分两组,每组5人,训练…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举重运动获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级别都在飞快地进步,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获得冠军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减小,因为青少年开始练习举重的时间要比过去早得多。然而近十年的举重专门文献中,很多作者通过长期以来的研究主张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最佳年龄大约为十岁。在最近欧洲及世界三大赛举重统计资料显示,获得冠军的年龄约在18—19岁,他们从事举重训练的周期为6—8年,这证明了举重运动员是由早期训练开始的。训练阶段青少年参加举重训练是从选材的最初阶段开始到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有以下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影响举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力量,力量是举重的专项素质,因此,举重的专项身体训练也就是力量训练。举重比赛比的是谁举得最重,训练中运动员就要经常举起极限的重量。但举得重,时间就不能长,因此举重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它明显的特点。本文就举重运动员专...  相似文献   

7.
从举重项目的运动特点来看,运动员需要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训练时间安排、技术动作的规范、运动量、营养补给等某一方面出现差错或不足,都会引起运动损伤。因此除了应从以上几方面加以注意外.还应挖掘和运用我国中医理论,探讨通过中医药剂增强举重运动员体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奥佐·维尔斯是一位举重专家,曾两次荣获世界冠军,后任匈牙利举重教练。他所制定的举重训练周期计划,经过六年的实施,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个计划规定一周举重训练六次,这对田径运动员来说肯定是完成不了的。因此,笔者把举重训练的时间减少到3或2天,并补充了一些适合田径运动员(尤其是跳跃运动员)的练习。  相似文献   

9.
五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桂林市举办一九八二年全区业余体校举重锦标赛,参加比赛的有南宁市、桂林市、区育场、南地、桂地、百地、玉地、柳地等八个单位,运动员62名,进行了八个级别的比赛。运动员年龄最大的为17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15岁。运动员参加举重训练时间一般在二年左右,其中训练时间最长为三年,最少者半年。在这次举重比赛期间,走访了部分教练  相似文献   

10.
<正> 举重运动员用力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因此在全面提高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发展举重专项素质——腿部力量。 笔者就训练本校课余举重队初学队员的训练和研究的体会,谈谈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强化训练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专业运动员年训练周期中骨密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40 名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作为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4±3.2 岁。结合运动员一个年度训练周期,分别在训练周期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检测BMD、HPO轴相关激素以及骨代谢生 化标志物(BGP、BAP 和TRACP- 5b)的变化。结果: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周期中,髋骨BMD 的3 次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女子柔道和跆拳道运动员 的检测结果(P<0.05);女运动员雌二醇和T/C 在3 次检测中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血清孕酮水平则逐渐降低;女运动员训练期间TRACP- 5b 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并显著高于训练周期的开始测定值(P<0.05)。结论: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髋骨BMD无显著变化,女子举重运动员髋骨BMD 明显高于柔道及跆拳道运动员;血清雌二醇和T/C 在年训练周期中逐渐增加,而孕酮逐渐降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TRACP- 5b 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举重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大大提前.但是.我国大部分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在分龄赛和少年赛上成绩都很好,却在成人赛中不见了。这问题值得举重教练深思。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基础训练不扎实、不全面.是导致向高水平发展时受到极大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基础训练是教练员所必须重视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因为只有提高这两大肌肉力量,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蹲起能力,在做下蹲抓、下蹲翻时才能站起来,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大小与举重运动员专项成绩密切相关,举重运动员必须要有强大的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举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方法也在变化,许多资料表明,现代少年举重运动员身体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已往少年,采用什么样训练才能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以提高,而且使运动员成绩稳步上升?怎样训练才能让他们成为一名攀登高峰的优秀人才?对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举重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参加举重训练年龄的看法也开始改变。近年来,苏联在13—14岁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发现有节制的训练过程中,对体育骨架和运动器官没有持久性的影响。从教育学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其目的是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举重专项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举重运动员各种损伤率较高,对训练和比赛的响都很大,本文对几种常见、易发生的损伤原因进行综合浅析,旨在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预防损伤,进行科学系统训练。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广西体工队和广西体校举重队队员76人,年龄11-26岁,运动年限2-13年。其中男51人,女25人,男运动员中23人达到运动健将级标准,15人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2.2 研究方法:2.2.1 采用问卷形式,发出问卷76份,收回76份,问卷内容包括发生损伤的时间、性质、部…  相似文献   

18.
华彬 《体育学刊》2007,14(6):103-106
以我国现役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分析达到各运动级别的最佳年龄段,并以此勾画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材轨迹.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意义上的成材轨迹表现为:15~18岁是成为一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17~22岁是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2025岁时的竞技能力已经过渡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水平.另外,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的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证明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与各等级运动员最佳年龄段的分布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整体实力及技术动作相当的前提下,战术的运用及临场的心理状态成为左右比赛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状态需经过长期的系统化训练和适时调控才能形成,探讨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措施与方法,对举重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和创造好成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举重腰带的使用已从竞技运动延伸到娱乐、休闲性运动中,其他进行举重和力量训练的运动员以及各种水平的健美、健身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批在使用举重腰带。因此,必须明确举重腰带在举重和力量训练中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