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晏殊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政治上官住亨通,少有波折的文学家,虽然他的词里很少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晏殊有这样特殊的政治身份和经历,所以他的词里还是会透露出政治家的个性,使他的词具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晏殊是五代词向北宋词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词在继承五代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从主体介入性来看,女性角色的退居,"我"字的初步使用,以及描写对象的明确化,都表现出词已经开始能初步展现作者的现实生活。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对北宋词主体介入方面的发展有着连接和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 ,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 ,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识、心境出发 ,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4.
晏殊是词史上一位富有创作个性的词人。然而,历来词论家多认为晏殊词源于南唐冯延巳,似乎晏殊词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宋代刘攽说:“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训,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清代刘熙载也认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今之评论晏词者也持此说。其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都是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晏殊,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不仅发扬了南唐词的长处,汲取“花间”词的精华,而且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其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说、心境出发,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6.
林志明 《成才之路》2012,(7):100-I0017
正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试,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10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馆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对他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人,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与兄弟埋头读书,这样谨慎忠厚的人,正好教太子读书。"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革新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他虽不以词称,但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表现出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感情,摒弃了五代以来的绮蘼词风,开拓出新的题材和意境,成为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渔家傲》一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谱》卷十四)。此词为范仲淹戍边西北时所作的乐歌之一。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爱抚士兵,体  相似文献   

8.
王宝琪 《下一代》2013,(11):10-10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宋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前才做过这个题目,现在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出题目吧。"宋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  相似文献   

9.
晏殊婉约词的悲情书写,在北宋时代,有士大夫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因素,也有有宋一代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和保护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死命题的强烈关注的根源.与晏殊作为诗人的先天本性有关。在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平日久”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娱乐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野参与娱乐的热情氛围,对晏殊婉约词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10.
姜永宾 《学周刊C版》2010,(5):194-194
晏殊是我国词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太平宰相”的身份也许是文学创作的不幸.然晏殊却能凭借个人的才华,于富贵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正是他得以成功之处。学者们历来对晏殊词的评价离不开“富贵”二字.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意境为切入点.来探讨晏殊词中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以及蕴藉隐忍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苏轼2000多首诗和300多首词中,涉梦诗词达352首。这些诗词分真梦诗词和欲梦诗词两类,真梦诗词有的记录其真实梦境,有的记录其在梦中的感受和状态,有的记录其在梦中所作诗词;喻梦诗词则主要抒发其古今如梦、劳生如梦的生命意识,而后者又主要表现为世事如梦和时间如梦两种形式。苏轼之所以大量创作涉梦诗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感受力及前人创作多涉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入川以后的经历是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章。陆游尤喜梅花.在蜀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几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不仅形神兼备,而且还托物以伸意.状物以寓情,融进了诗人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寄托着他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的态度与看法,是窥探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一生四上庐山,与江西的名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寓赣诗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李白诗风从飘逸走向沉郁的过程,而且集中地反映了他从学人误为政治人的遭际的尴尬和精神的痛楚。756年的再寓赣地,致使李白经验了人生的和精神的巨大跌落,在学上则表现为浪漫性和怨愤性的矛盾结合。李白遭受迁谪,始于江西,终于江西,因此,李白寓赣诗与其迁谪情怀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巨人。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及为人处世上。必须把郭沫若的矛盾和悖论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后一变为宁静淡远的唱叹。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有杜甫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最终变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是他从政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从元和十年(815)到十三年(818),他对自己从政、处世、作文的思想做了深刻的总结和反省,重新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从政、处世、为文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其以后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之平稳顺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他这一时期所作诗文的分析入手,我们或可更细致清晰地探索其心理、思想发展的轨迹,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这一人生经历在白居易整个人生及创作中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处权宣和中与朱敦儒俱以诗名,建炎末南渡,辗转于江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与当时许多诗人皆有交游及诗歌酬唱,今存有《崧庵集》六卷。对其籍贯、生平加以简要考述,并对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加以初步探讨,将有助于对南渡诗人群体心态及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建安学”在中国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曾受到许多艺批评家的推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曹氏父子,在诗歌创作方面虽然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受各自不同政治生活的影响,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昌耀的自传性长诗与意识形态话语紧密纠结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迥异的表现形态。80年代初期,宗教修辞的运用使长诗中主人公个人政治性的苦难得以升华,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长诗充满悲剧意识和崇高感;80年代后期的长诗总体上表现为生存的荒诞情景;90年代以来,在昌耀的长诗中,现实的焦虑取代了诗意的冥思,他直接的意识形态表达表现出诗人道德理念与历史经验的断裂。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13
陆游的诗歌有大量关涉道教的作品。他对道教的涉及,主要因为家学传统和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合一成为时代的主流。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人生的坎坷和世路的艰难,使陆游不得不借助道教自我解脱的精神追求,用道教的柔弱退让、清净无为去化解内心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