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心理教育课主要以活动为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理教育课的实效性能对学生的行为起规范的作用,让学生有可遵守的规则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心理成长,引导学生确立个人理想。  相似文献   

2.
黄谋青 《教书育人》2005,(11):62-62
第一堂:心理课。班主任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充满阳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建立“悄悄话信箱”,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隐喻故事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强心理课的互动性。它开启了学生自我探索和沟通潜意识的空间,让学生在故事的脉络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可能,并在潜意识层面联结自我的内在资源,促进领悟和成长。隐喻故事应用于高中生自我悦纳主题心理课,教师需要注意:隐喻故事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隐喻故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方式可多样化;教师要悦纳学生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4.
心理课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和自我成长.多年来,活动体验式的心理课堂备受推崇,但单一和千篇一律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师生的热情慢慢消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觉得找活动都碰到瓶颈了,很难创新活动形式;有些则学生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上心理课,课上花样翻新、热热闹闹,但收获很少.这样流于形式的心理活动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心理课上研究和尝试新方法,运用新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无疑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但心理健康课只是一个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让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让心理课释放魅力?本文从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物理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教师授课要生动风趣,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才能将课上得有声有色,才能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心理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活动、体验和分享,分享环节有时甚至比活动环节更为重要.这里的分享环节指的是学生对于心理体验的思考和交流,可以是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是感受的交流.然而,新手教师常常无力调控分享环节,给人留下心理课深度不够,热闹过后收效甚微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试图分析心理课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运用C-FIAS对13堂心理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课中师生互动行为的问题有:以教师言语讲授、学生应答居多,接受学生情感最少,教师在接受学生观点与批评或维护权威上表现不一;教师效能与学生知觉到的课堂氛围呈负相关;师生言语互动较少,课堂持续沉默或混乱.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减少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增加对学生的间接影响,将意义建构交还给学生;熟练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激发学生主动言语,提高言语互动效果.运用C-FIAS客观反映心理课的真实状态,开发实用课程并建立系统提高教师言语能力的培训体系,使心理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希沃白板5以崭新的"面貌"来到了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希沃白板5,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惰性心理、从众心理、自卑心理和抑郁心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求新心理,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运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增强思品课的感染力;把握学生的求真心理,提高思品课的说服力;了解学生的自主心理,努力提高学生对思品课教师的信任度;满足学生的趣味和好动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封闭性心理,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深入性;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化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心理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体验与感悟,通常会使用一些视频、案例,即进行情境教学。受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体认知水平差异性的制约,很多时候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离学生遥远,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共鸣与体验。因此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真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心理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孤军作战,甚至有时会被安排其他杂务,以至于一学期下来,似乎总是忙忙碌碌却“无为”。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体验式课堂的心理课,也因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导致即使心理教师精心备好的课,也有学生觉得“心理课仅供娱乐”而让心理教师感到“无为”。更可惜的是,一些心理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独特的技巧或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在心理课上,当学生发言被嘲讽时,或有学生明显违反心理课堂约定、出现突发情况时,心理教师要及时按下“暂停键”,引导学生觉察这些不当的行为,展开分析和讨论,获得新的经验。另外,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向好”状况时,如某位不爱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在课上主动举手发言,某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能够静下来倾听他人的分享时,心理教师也可以按下“暂停键”,给予学生正强化。实践表明,停下来,引导学生去觉察、反思,有助于学生将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心理课更具“心理味”。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从心理上愉快地接受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落实自主学习的第一课题。作者通过近一年的正确引导,降低前课要求、激发课堂心理、调节期待心理,循序渐进,逐步渗透,达成了自主学习中的有效心理。  相似文献   

17.
心理课上师生互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前预设,更要看重现场生成.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心理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与生活气息.本文从师生互动过程中提问与反馈的课前预设和现场生成两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如何上好心理课"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和发展性团体辅导[1].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过团体活动体验、探索、反思和分享,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活动仅仅是手段,活动后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新奇刺激的活动,若要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和感悟,还必须通过讨论分享.分享让学生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领悟和发现.只有情感体验充分,讨论分享深刻,才能有效地将课上的感悟迁移到课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学生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活动完之后却草草收场,由教师自己总结发言.我曾专门向一些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了解分享环节的操作经历,大多数教师表示活动过后学生个个低头不愿分享,这让他们很无奈,为了让课堂顺利继续下去,只好自己总结.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心理课失去了"心理味",变成一盘"活动"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9.
心理游戏因其形式新颖、操作独特、参与面广、感悟深刻等特色,深受心理教育者的青睐及学生的欢迎,在心理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心理游戏的作用及分类在心理课中,很多心理教师都感受到心理游戏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载体。心理游戏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往往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课是学校所有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课堂中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与乐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能够积极地反馈,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与情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心理课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