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劲松 《科教文汇》2007,(3X):77-77,82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何贱凤 《知识窗》2013,(24):22-22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数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本文从激发兴趣、优化教学、质疑问难、尝试探索、直观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两点注意事项,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的思维品质、创新品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节或几节科学课上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科学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共振培养五个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肖静 《内江科技》2010,31(2):60-60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领会数学功能的人才,使他们既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掌握科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通过分析数学精神的界定,指出了教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及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黄小亮 《知识窗》2013,(14):19-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建构人文精神体系,把课堂变成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舞台,才能使学生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自主走近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连辉 《科教文汇》2012,(19):36-38
科学精神是经济学的灵魂。为了更好地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主张: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增设科学方法论、经济史和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揭示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科学特征,应多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质疑是追求科学精神的前提要求,是科学精神的初级品格。在数学课堂上品格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引导学生在计算教学中进行质疑,在计算初质疑,在计算中质疑,在计算后质疑,在质疑中学习、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又是一直被误解的问题。有的人并不真正了解科学。他们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却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们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概念,却没有科学的概念。其实,科学更是一种精神。要了解科学的精神,须从了解什么是科学开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着重探讨并分析了科学精神的培养问题。指出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是最为根本、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方面;科学精神的培养应坚持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融合,应倡导学科问的交叉与融合,应强调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矩阵分析中一个数学定理证明的辨误进行务实,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开展新课程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中,涉及到若干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在这方面作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高中教学方法.力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佘铭 《科教文汇》2009,(20):147-147
新的数学课程正努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要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加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课外实践,在教学中丰富、在生活中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的主观体验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精神获益,进而将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拓展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学生主体的精神获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木文旨在这方面作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完,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高中教学方法,力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科学与伦理是人类文化总体中两个相互区分却又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一样,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却具有相互关联和统一之基础———自由。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精神日益融入伦理精神,伦理精神也向科学精神渗透,二者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由分离走向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