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音体美专业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历与动机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音体美专业学生有很高的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形象,并且理想二语自我比应该二语自我更强;音体美专业学生的二语学习经历与二语动机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应该二语自我与二语动机行为存在切实相关,而理想二语自我与二语动机行为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循循善诱——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归因是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也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失败时总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袋笨、力不从心。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结果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是个体作用的中介机制,它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班杜拉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4.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另一种是内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态度、意志、能力、努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因倾向始终伴随着学生,并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自我观简言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它是通过人际互动 ,观察、了解自己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过程。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自己的物理特征 ,还要对自己的内在特征做出判断 ,从而形成对自己的完整的印象。这个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或意识过程。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观 ,因此说自我观也是自我意识的结果。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志 ,也是人类特有的专利 ,是动物所没有的。自我观的本质就是对自我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个人同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自我观的形成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6.
一、循循善诱——柳暗花明又一村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归因是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也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失败时总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袋笨、力不从心.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所以他们会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将来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黄显超 《文教资料》2007,(35):112-113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的形成因素主要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教师教学中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实际运用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自我荒废行为增多。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并就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校声乐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往往并不缺少方法,但是教学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声乐教师的个人形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提高个人的形象魅力要从树立高尚人格,提高演唱、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着手,最终使自己具备较高的个人形象魅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理论和归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用以解释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理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元认知训练和学业归因训练实质上就是主体教育,因此,自我理论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分析学生学习不良的重要理论工具。我们认为,对其学业能力的自我否定,是这类学生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从自我角度来分析这类学生的消极的自我否定及其表现。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是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而很多学习不良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力差,不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的特点,不了解自己擅长哪些方面,不擅…  相似文献   

11.
郭进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98-99,105
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生命活动之间的差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此,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简单地说即是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个人的全部生活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认识;二是对自我的情感体验;三是对自我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具有元认知行为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行为具有认知能力和监控意识,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正常学习行为,并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外界的引导和评价,从而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某种心理倾向和在一定目标的导引下对自己的形象、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并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之间总是千差万别的.造成学生学习差距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学生个人的智力、文化基础、学习动机、情感意志、毅力行为、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产生差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1.元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元认知理论认为,元认知能力就是人们将自己的认知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对它进行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79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研究他们的自我有效感。结果发现,初中学生的自我有效感是由相对独立的个人能力有效感和学习行为有效感构成的。这两个因素在有些学生身上是平衡的,而在有些学生身上则是不平衡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其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但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有效感不仅影响学生确定学习的近期目标,而且影响确定学习的长远目标。同时个人能力有效感对学习目标的影响明显大于学习行为有效感。  相似文献   

17.
对处境不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策略是,一是多角度、多层本分析学生处境不利的原因、类型及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二是运用社会视觉转换技能提高处境不利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进而优化个人形象;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四是建立并及时强化正确的交往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学校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使学生的现有行为经过礼仪教学纳入应有行为,最终成为习惯行为。 职高的学生(包括四年制中专班)一般在16—20岁这年龄段,处在花季年龄—青春期。这时期学生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体型、外貌开始急剧变化,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富于理想、兴趣广泛、勤于思考、追求知识,开始注意外部环境、喜欢交友;注重自我,性别意识形成;开始爱美、修饰自己,注意自我形象;希望在公众场合得到众人关注,在乎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不稳定性,以及所谓独立意识的增强,也表现出来。综上所述,这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性别意识的形成和强烈的爱美心理以及迫切要求完善自我形象的心态,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是个体作用的中介机制,它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直接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于成就的选择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效能感可以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逃避学习,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学生则会比较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的付出、坚持性以及学习行为。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