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 我们身边到国外留学和移民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着一个到国外"淘金"的梦想.在中国人纷纷到海外"淘金"的同时,大批的外国人也来到中国淘金,即使在黑龙江这样的边疆省份,我们也明显感觉身边的外国人多了起来.在国际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外打工互相扩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在国内被"洋打工抢饭碗",还是我们到国外去"抢洋人的饭碗",我们都必须正确地看待.就是说,正确地看待"洋打工",也正确地看待我们自己都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珍视目前的就业机会,让"洋打工"拔了岗位的头筹,那么,砸我们饭碗的不是洋打工,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在国外无法在与外国人竞争的过程中胜出,我们更应该问问我们自己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的课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重视思考、回答问题与认真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倾听",认为听听很简单.认为只有"说"与"做"才是学习,而不知道学习其实首先是倾听.在"倾听"中,我们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在"倾听"中还能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相似文献   

3.
张淼 《大学生》2022,(2):56-57
为了展示我们班这三年来的学习成果,学院专门给我们举办了一次课程展.其中一个区域是投影区,目的是展示我们这几年来在国家大剧院的实习经历.为了配合整个展览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一个打开"箱子"作为投影介质,其实就是由五块木板拼合而成,这样投影打在上面,就好像是图片在"箱子"里跳舞.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建设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们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就在一个"效"字,所谓"效",通常可以理解为"效果"、"效益"、"效率"等,实质就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或目标.我们的教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说它是"有效",反之则是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6.
读了谢介民同志"历史教学的三结合"一文,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但对于历史教学"三结合"问题的精神实质和怎样达到"三结合"的目的,我们的意见却与谢同志的意见不完全一致.也许我们的意见是片面的或错误的.但,为了历史教学的大跃进,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大胆地提出意见,参加讨论,希同志们指正.我们认为"三结合"是历史教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道路,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贯彻"厚今薄古"的具体途径.教师必须在党和学校行政领导下,在教学工作中展开两条道路的斗争,充分发挥群众(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在区骨干教师高层论坛上曾经为了说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用"我们应该牵着蜗牛去散步"做比喻,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应.语文特级教师、省教研室赵主任说:"我认为这样还慢不下来,应该是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在大家的笑声中,市名师储校长接口:"我认为这样还缺乏情调,应该是我们与蜗牛手牵手地散步."论坛上,如此的"借题发挥"不仅活跃了研讨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活跃了我们的教育思维.我们不难发现,不管何种"说法",无非都表达着相同的教育愿景,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慢慢走,欣赏啊"的景致与情致,我们才能领悟到牵蜗牛散步的真正动机和目的,领略到"悠然见南山"的教育风景.  相似文献   

8.
伽达默尔哲学的七个关键术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之显现" 是伽达默尔的真理观念."时间性"指的是通过语言性、书写性、和诗歌的奇迹,产生了文本战胜历史"时间"而具有"同时性" 的奇迹."实践智慧" 是伦理方式选择善的理智."应用"的意思是当我们理解过去的某件事物时,我们同样领会它在今天是如何应用的 "传统"是指我们在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试图弄懂任何事物时都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作用,而"效果历史意识" 是一种历史总结在发挥作用的意识.语言最典型地生存于交谈、问答、对话的平等交换之中.使人类团结在一起的的节日庆典是真正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古书中常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来赞扬那些很有成就的文人墨客.我却从没想过自己能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似乎觉得它离我们太遥远了.直到高二以后,才在老师的"逼迫"下,开始这方面的练习.说是"逼迫",一点不假,因为刚开始的速读练习,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的.记得那时我们刚上高二,做为速读实验班,我们每周上一节速读课.每次都是老师找材料,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给我们计时,而我们是被动地阅读,被动地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有<毛泽东选集>雄文五卷,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话我打14岁就会背.在我以后就那么不多的一点儿革命实践中,我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话办,凡事先整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问题不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而是谁是"我们"整不明白了.过去一块儿耪地一块儿挖煤的哥们儿,后来做生意发财了,开了公司开了工厂办了大农场,雇用了一群过去一块儿耪地挖煤的哥们儿,这些人算是"我们"吗?还是算"敌人"?或者"朋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变革.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任.在化学教学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大扫除结束了,我端着满满一畚箕垃圾迅速地向垃圾箱走去.走到教学大楼的转角处时,突然冲出了一位同学,我们两个自然撞上了.由于他是冲过来的,而我也是快步如飞,因此,我们俩"两败俱伤"——都摔倒了. 原来,他也是来倒垃圾的.我们俩手中的畚箕打翻在地,霎时,垃圾如"天女散花"般落下来,害得我没少吃苦头.我有点恼羞成怒了,正想埋怨他怎么走路也不看一看,可看见他和我一般的"熊样"——狼狈不堪地倒在地上,就忍住了.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课程里,语文课程是最"尴尬"的.我们似乎可以不用上语文课,学生似乎都懂.所有的评课里,语文学科是最"亲民"的.我们的语文课,谁都可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丧失了尊严!语文课的尊严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赢得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有人说,什么时候,我们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听不懂我们的语文课,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前面我们剖析了现在教学中林林总总的教学目标案例,对于什么是科学的教学目标,什么是不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已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接着,我们又探讨了要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和高度来观照其制定.那就是:我们站在"发展人"的高度,用整体的眼光、系统意识、长远意识去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位置和作用.在拥有了"材料"和条件后,我们开始思考:怎样科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呢?这也是我们这次专题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回顾"激情燃烧"的几年,我们已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新理念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受益匪浅.但众所周知,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过度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在这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大潮中,我们一线教师该何去何从,是一味"追求时髦",还是"理性审视",就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宗明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解读这句话,我们的重点往往放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从而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数学就是"数"与"形"的科学.但笔者在多次咀嚼这句话之后,却发现了另外一个着力点,那就是"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课程标准上的这第一句话首先告诉我们的应该是"数学是研究……的科学",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中的主要行为应当是研究.有了这样的理解,研究的意识就被带到了具体的数学教学当中.笔者此处以"三角形的外角"教学为例,谈谈笔者浅显的研究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7.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这一基本的价值为支撑,围绕着"尊重"二字做文章.在这12年中,我们体验尊重、感受尊重.对于"尊重"的定位,我们经历了尊重是基础道德的突破口,尊重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尊重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几个阶段,现在,我们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最近"历史教学问题"上一连发表了几篇有关论述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作用,而且有许多论点也是我们所赞同的;但是这些文章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我们感到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为了响应贵刊编辑部的深入开展讨论这一问题的号召,我们特地把自己的粗浅看法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首先我们打算和同志们讨论的问题是: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与数理科在结合生产劳动方面,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的看法是:把结合区别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因为各科教学去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都是五菜一汤.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虽然人在欧洲,仿佛依然吃在南京.中餐馆的老板大多和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餐馆老板并无二样,脸上油腻,身子肥肥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语文学者都这样教导我们:作文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这话已成为常识,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这里,需要再追问一句:这"感受"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是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呢?我的回答是,是感受到了我们应该怎么作,即感受到了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人处世,一句话,就是该怎么做人.如孔子站在岸边说:"时光就像河水这么不断消逝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见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想到了我们的时光也是这样不断地在消逝,意思是我们也要"自强不息,进学不已"(理学家程颐解),千万别荒废了光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