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如此解码     
陈姬姬 《大学生》2014,(15):40-41
今年李研和两个同专业同学合作的毕业设计作品《解码》获得了毕业设计作品二等奖。 Q:跟我们介绍一下你作品设计的初衷、过程和最终要实现的效果吧? A:我们的毕设叫做《解码》,字面意思是揭开密码的感觉。主要做的是人体内部系统还有器官。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当时我们报了很多方案,但老师一直感觉很一般。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演奏实践中,节奏反映对作品的演奏力度和速度。能否很好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感觉,与演奏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演奏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特征等方面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感受 大师的作品描绘的是什么?色彩有什么感觉?人物都是以什么手法处理的?大师的作品和我们的作品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你看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4.
如此解码     
正李研1990年出生西安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作品:《解码》今年李研和两个同专业同学合作的毕业设计作品《解码》获得了毕业设计作品二等奖。Q:跟我们介绍一下你作品设计的初衷、过程和最终要实现的效果吧?A:我们的毕设叫做《解码》,字面意思是揭开密码的感觉。主要做的是人体内部系统还有器官。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当时我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了歌唱声音的远近关系。  相似文献   

6.
继《苦役列车》之后,你再次和山下敦弘导演合作电影《不愿长大的玉子》你感觉如何呢? 前田敦子.真是开心坏了,本来我就很喜欢山下导演的作品。虽然我喜欢的导演和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有“我”感觉的作品,还是山下导演的。在拍摄现场,我一直依赖着导演,他本人给我一种与他作品完全相同的印象。在现场的感觉非常舒适,也很愉快。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低龄儿童的绘画作品都具有新奇的形象和绚烂的色彩,人们无不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但是,当这些孩子年龄逐渐变大,升入中学之后,我们就很难再看到他们创作出美感丰富、想象惊人的作品了,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名家谈写作     
应随时注重情感的积累 “情者文之经”。文学的特殊力量在于感染,在于以情动人。情感因素是我们审美感觉中最基本的因素。在欣赏作品时是这样,在进行文学创作和形象思维过程中也是这样。在我们进行生活积累时,应随时注重情感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字里行间流动着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李存葆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读了一篇(部)作品,往往最难忘记的是作品中那些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我们在写人时,只有抓住人物特征,才能让人物“活”在我们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感觉派是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而形成的,但是,日本新感觉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从中日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关系来说,日本新感觉派不具有心理分析的特点,而中国新感觉派却包含心理分析小说。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在接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同时,对其就有着理解上的偏差,似乎一切具有现代主义因素的作品都成了新感觉派;二是由于中日新感觉派解体以后,重要的代表作家多数转向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因此,中国文坛也就将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2.
要制作出精美的面塑作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1)造型是面塑艺术美的关键.造型的好坏决定作品的成败,没有好的造型.作品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2)色彩是面塑艺术美的基本条件,是形式造型美的主要构成因素.色彩不同给人的美的感觉也不同。(3)意境是面塑作品主题思想的升华,是作品内在表现的美.是作品情景交融达到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诗歌,均是历代名家在特定背景中至情至性的即兴之作。悠悠千百载后,我们重新品味它的情感、内蕴,有时很难准确捕捉作者其时为文的那种感觉和作品的内容指向。即使是作者本人,时过境迁,重温自己的作品,恐怕也很难找回那种久违的创作灵感,缺少了那种不能自已的激情。因此,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腾飞想象的翅膀,合理进行二度创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出现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代表着日本此流派的风格。横光利一提倡主观至上,感觉第一,表现自我。其作品在内容方面,表现人生的价值,透视人性的丑恶,流露悲观的情绪。他喜欢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在形式上,追求文体新奇,辞藻华丽。  相似文献   

15.
孔喆 《现代语文》2005,(8):44-44
从作品提供的作家的价值立场来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大多是反都市反现代性主题的。而从写作上来看,新感觉派的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作品: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虽然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但他们的小说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叙事格局,在布局谋篇上仍按事物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展开情节,  相似文献   

16.
赵萍 《学周刊C版》2010,(8):96-9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这些现象:学生厌烦习作,握笔感觉无物可写;有的学生即使能写点东西,也写不出有新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久而久之,把习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是我们许多教师感觉很头疼并且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每个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即使在风格和方法上相近的作家,也会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他们的不同来。对于同属讽刺杰作的《儒林外史》和《死魂灵》,只要我们一读,便感到它们在风格上是不一样的:读《死魂灵》,总觉得作者站在你旁边,时时、处处在提醒你,帮助你认识人物;而对《儒林外史》,在读者与作品形象之间,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因而二部作品出现了冷嘲与热讽的区别:《死魂灵》的作者常常在作品里穿插议论,  相似文献   

18.
序言 有许多人写了许多关于王小波的章,在这些章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而我情有独钟地喜欢上了叫他“王二”。王二为人厚道、正直、率真、善良,他是中国当代唯一的死后作品才得到很高评价的作家。他用心血去写他的每—部作品,每篇作品都具有憾动人心的力量。我读王二的作品心情很好,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但读过之后,仔细思索,才能理解他是在欢快和幽默的笔调下宣泄自己压抑和无奈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在听觉体验上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目前,考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感觉尚不够理想,致使影响教学的进展和声乐技能的提高。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说:音乐感觉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因此,良好的音乐感觉的培养是长期学习和钻研的结果。在教学中,它以理解声乐作品为感性认识的基础,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音乐感觉的…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不速之客——“烦恼”闯入了我们的心扉,我们开始变得有些躁动不安,变得有些多虑了起来,感觉自己似乎“复杂”了。我们忧虑、困惑、迷茫,我们开始变化,不再那么天真活泼,不再那么单纯幼稚,不再那么顽皮任性……同时,我们也开始学会比较理性地思考问题,有一种长大的感觉,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你是否曾有像本栏目中的困惑?你是否可以为其中的朋友排忧解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